考研政治 手机站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父亲和母亲介绍

时间:2018-12-11 09:39:41 考研政治 投诉建议

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光绪的父亲和母亲是谁

父亲: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被誉为“太上军机”,爵封“醇亲王”。

生母:叶赫那拉·婉贞(1841—1896年),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胞妹。为醇亲王诞有四子一女,后来因载湉的入宫、其余三子一女的夭折而大受打击,一度不振。

养母: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世称东太后。光绪初期清王朝的最高掌权者,也是载湉入宫初期最为敬爱和关系最亲密的人。在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死因至今是谜。

孝钦显皇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世称西太后。载湉的姨母兼伯母,在光绪全朝掌握着实权,是载湉一生悲惨命运的制造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载湉驾崩后,次日崩逝。

光绪简介

出生地:北京什刹海醇王府

主要作品:《定国是诏》

享    年:38岁

生    母:叶赫那拉·婉贞

前    任:清穆宗同治帝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养    母:慈安太后、慈禧太后

皇    后:孝定景皇后

谥    号:景皇帝

年    号:光绪

逝世地:中南海瀛台

民族族群:满族

陵    寝:清西陵(崇陵)

主要成就:对外主战,主持戊戌变法

父    亲:爱新觉罗·奕譞

继    任:宣统帝

去世时间:1908(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

本    名:爱新觉罗·载湉

庙    号:德宗

出生时间:1871年(同治十年)8月14日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重要事件

甲午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主战。光绪帝早已看出这是日本的圈套,他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他多次下令加兵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李鸿章没有听取光绪的意见。结果初败牙山,继败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丢失。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没。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竭力一心,兴革自强,表明他振新国家的决心。甲午战争的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光绪曾参加是否对联军宣战。光绪是在清朝虚落,列强强大的情况下选择求和。慈禧太后却因个人缘故而不顾大局,草率宣战。结果,清朝战败,签定《辛丑条约》。1908年10月21日(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驾崩,葬河北永宁山崇陵,庙号德宗,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皇帝。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的危险更大了,进入了半封建统治的深渊。第二年,俄-国取东北路权,占领旅大,英租威海卫,法取广州湾,举国震惊。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民族危机激起光绪帝的爱国热情,公车上书启发了他变法的决心。光绪帝的这一举动必然引起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其余六人就义于北京菜市场。

1898年,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感动下支持变法的,其支持变法的目的在于:巩固清朝统治,希望自己有所作为而不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从光绪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维新诏书看,他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官民上书言事、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学习西方、改革教育制度等主张,对旧制度进行了不少改革,但在根本上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变革官制这一要害问题。因此可以说光绪帝的变法并不是在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光绪帝也不是什么维新派的皇帝。他虽然借助维新派同慈禧对抗,但毕竟是一个封建帝王,阶级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历史评价

《清史稿》论曰: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已而师徒饶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帘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光绪驾崩后,清越四年而亡。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光绪帝都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在家庭生活方面前面已经提到他有“八大不幸”;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在位长久却傀儡一生;不甘沉沦却难有作为。

从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素养上看,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远见;但是他性格懦弱,缺乏政治谋略,又遇到慈禧这样一个强势的人物,所以他在政治上始终不能有所作为。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以求自保;反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也许,身为帝王,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但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他的人格是显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讳言的。

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在政治上,通过维新变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发展,迫使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庚子事件”之后实行所谓“新政”,客观上大大推进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加速了封建专制的崩溃。光绪皇帝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

光绪对珍妃的深情,同样令人感动。“金井一叶坠,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每读此诗,令吾辈唏嘘不已。

人物影响

光绪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倒数第二个皇帝。同治帝病逝后,作为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的载湉继位,是谓光绪帝,那时他只有4岁。光绪帝在位34年,38岁去世。光绪帝是个充满悲剧性格的皇帝。他的一生始终笼罩在慈禧太后的权力和淫威之中。

光绪帝虽然经历了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筹备立宪等晚清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前期年纪尚小,后期被软禁瀛台,因此,他实际参与并主持的只是一个战争和一个运动,前者即中日战争,后者即戊戌变法。

光绪帝亲政仅5年,于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24岁的光绪帝坚决主战,积极备战,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操。但终因制度落后,国力不济,打了败仗。在签订条约时,光绪帝旨命李鸿章同日本据理力争,以图尽量降低损失。但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九大不幸

光绪皇帝一生政治生活可以做出一个结论是悲剧,但是光绪的家庭生活也是悲剧。光绪只有一后二妃,这在清朝皇帝里面是独一无二的,那有人说宣统呢?宣统不算,因为他3岁做皇帝,6岁就退位了,还没成年呢,就不能算。就成年皇帝来说,清朝没有一后二妃的,他这一后二妃还不幸福,我数了一下,说光绪皇帝的家庭悲剧有九个不幸。

第一,父亲。他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他和父亲是个什么关系呢?是君君臣臣,然后才父父子子。乾隆和他父亲雍正就是父子关系,又是君臣关系,他父亲是皇帝,乾隆就是臣,父亲是君,他是臣,他父亲就是父,乾隆就是子,这个关系也单纯。光绪他父亲是臣,他是君,他父亲在他面前跪着称臣,就家庭生活来说,是一种悲剧,他父亲跟光绪不能和正常父子关系这样,敞开心扉来交谈,不可以。 

第二,母-子关系,乾隆和他母亲可以一块吃饭,可以请安,可以陪着他母亲下江南,光绪可以吗?不可以,他母亲在醇亲王府,光绪想看看他母亲行吗?不可以,他母亲想要看看他,不经过特殊的手续,特殊的批准不可以,见了面之后,像普通的母-子关系拉拉家常,随便谈一谈可以吗?不可以,作为一种家庭生活来说,这种母-子关系是悲剧。

第三,皇后。皇后和光绪一方面是夫妻,另一方面皇后,不是普通的人,是慈禧的亲侄女,有些话他不敢说,说了以后,怕她报告到慈禧那儿,这个关系很难处,慈禧指定他和她的侄女皇后结婚,光绪又不喜欢,作为家庭生活来说,也是一个悲剧。

第四,跟他妃子。对珍妃,他喜欢,圣母太后又不喜欢,远了不是,因为他喜欢珍妃,近了也不是,因为皇后和慈禧不同意。一会儿我还单讲珍妃,作为家庭生活来说也是悲剧。

第五,兄弟,光绪也是普通的人,他有兄弟,他和兄弟之间的关系不能像常人家的兄弟之间关系这样,不能享受常人的兄弟手足之情。

第六,对母后,就是对慈禧叫“圣母皇太后”,慈禧又把他抚养大,应当说慈禧是他的亲人,慈禧点的名让他继承皇位,应当说慈禧是他的恩人。但是在政治上,慈禧又是他的仇人和敌人,慈禧既是光绪的亲人、恩人,又是光绪的仇人、敌人,这是一个矛盾,作为家庭生活来说,也是悲剧。

第七,光绪无儿无女,身边没有子女的家庭欢乐。 其实有些事情可以证明光绪并非“天阉”:一,光绪患有遗精病,但这不代表他失去了性功能,在他未婚之前病已经好了很多,说明他还是有性功能的,光绪的西医屈桂廷也说光绪早年房事过度。二,有很多本有关晚清回忆录的书中都有提到,光绪的珍妃曾经有孕。这件事,连慈禧的后人那根正也承认了,可见确有其事。她怀孕的时候因为卖官之事被慈禧训斥,但她倔脾气上来了,不但不认错反而顶撞,被慈禧杖责,还是脱光了衣服打,最后打得珍妃又惊又怕,浑身瑟瑟发抖,孩子也没了,又患上妇科病,此后再也无孕。而光绪似乎只对珍妃感兴趣,其他的女人都无法提起他的兴致,所以无嗣

第八,自己长期过着一种囚徒的生活,没有任何人跟他来往几乎,他被囚禁的时候,慈禧从不让伺候他的太监宫人同他讲话,孤苦伶仃,寂寞寡人,对个人生活来说也是一种悲剧。光绪作为皇帝来说,他有皇帝的地位,我说作为一个人来说,他也是人,皇帝也是人,他的家庭生活有八种不幸。可以肯定地说,光绪的家庭生活是悲剧。

第九,光绪死后也十分可怜。1908年11月14日晚,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黯然离开人世。那天早晨,御医周景焘曾入内看脉,据他所说,当时看见“光绪仰卧在床上,瞪目指口,大概是想吃东西,而那时身边一个太监都没有。就连寝宫里的器皿,也都被太监们盗窃殆尽,只剩下一个玉鼎”。颇为凄惨的是,光绪临终前没有一名亲属或大臣在身旁,等被人发现时,早已死去多时了。

大事列表

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成功收复疆域。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中国清朝咸丰皇帝的皇后—孝贞显皇后暴崩。

光绪十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代表签和约。

光绪十三年(1888年)——光绪帝大婚,翌年亲政。北洋水师成立。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马关条约签定,康有为领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戊戌政变发生,六君子被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光绪帝、慈禧太后等西迁逃难。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同年,主持和议,在京协助庆亲王办理抚局的李鸿章病逝。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立宪改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驾崩。

生平经历

清德宗光绪皇帝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

1900年义和团反洋起事,导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帝逃亡西安,次年签定辛丑条约后才回到北京,光绪仍被慈禧软禁。

光绪帝比慈禧只早死一天,他的死因没有历史定论。一说他为慈禧毒死,一说他自然病死;2015年对光绪头发的检验证实光绪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但凶手是谁仍有待考证。

光绪帝无后,慈禧太后即以其侄、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

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出身

清穆宗同治帝堂弟和表弟。其父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生母婉贞为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为文宗(咸丰帝)独子,又早死无后,慈禧太后便以和自己血缘最近的载湉,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名义上继承咸丰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维持咸丰帝的皇统和父死子继的法则。

意外嗣位

清德宗光绪帝(1871-1908),全名爱新觉罗·载湉。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没有子女,载湉被慈禧太后选为同治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光绪帝在位34年。这34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光绪元年至十四年(1875-1888),是他读书阶段;第二段是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889-1898),是他亲政、支持维新变革阶段;第三段是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1899-1908),是他被囚禁阶段。

少帝时期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龢,署侍郎,内阁学士,和侍郎夏同善。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进士,翁同龢主要教给他书,识字,四书,夏同善这个时候主要教给他写仿格,写字。还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学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刚一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他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了。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所以把他爸爸找来了,让醇亲王奕譞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光绪就比较习惯了,他学习很用功,光绪还是比较聪明的,记忆力强得惊人,学得很快,不像同治那么顽皮,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行,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 光绪学习用功,或许也是有一部分外在因素的。一: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对光绪很好,有次慈禧生病,宫里人都帮着伺候慈禧,小光绪则无人照料,他得自己铺床,倒茶。结果弄得手起了泡,还流了血,翁看不下去了,便跑去大骂主管太监,这让与亲人分离的小光绪找到了一份安慰,小光绪拉着老师的衣角急告这太监对他的不公。光绪或许觉得读书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二:慈禧时常打骂光绪,她用鞭笞抽打光绪,以至于光绪后来见到她浑身总是瑟瑟发抖,光绪每次向慈禧请安,慈禧不叫他起来,他就不敢起来,只能跪着。光绪发现自己读书用功就可以少挨一些骂,或许这也是他读书用功的原因之一。

光绪十一年,这一年他15岁,虚岁15岁,写了一篇御制文,里面有几句话,他说:“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这就是15岁的时候,有一点爱民之心,他还写了一首叫《围炉》的诗,诗有四句话:“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光绪上学的时候比较用功,学习也还可以。光绪逐渐长大了,顺治是14岁亲政,康熙也是14岁亲政,到了14岁了,按说光绪应该亲政了,慈禧说再等一等,等到光绪十三年,虚岁17岁了,不能再拖了,才让光绪亲政。

光绪帝读书阶段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大权的阶段。这个阶段发生的大事是:

一、1877年,左宗棠击败阿古柏,阿古柏自杀。攻占乌鲁木齐,平定天山南北路。曾纪泽取代崇厚对俄谈判,取得胜利,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

二、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从此慈禧一宫独裁。

三、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李鸿章的妥协投降,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光绪帝在军机大臣翁同龢、光绪帝吏部左侍郎夏同善的指导下读书。荀子关于君与庶人是舟与水的关系的名言以及翁同龢主战思想都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决心做个爱国爱民的君主,反抗外来侵略。

为了归政后更有效地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把一个面长如驴的内侄女——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硬塞给光绪帝做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一月二十七日大婚。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归政。

“亲政”时期

“亲政”后光绪帝仍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光绪仍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

他以迫切心情了解世界情况。十六年,驻美公使张荫桓自美归国。他急切召见他,询问国外情况。后来他又索取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明治维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光绪帝还读了冯桂芬《教邠庐抗-议》,萌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之志。

甲午战争中,光绪帝主战。二十年(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他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李鸿章没有听取光绪帝的谕旨,结果“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表明他振兴国家的决心。甲午战争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考虑的是如何振兴国家,雪此大耻。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康有为、梁启超于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联合18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第2年,俄-国攫取东北路权,占领旅大,英租威海卫,法取广州湾,举国震惊。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民族危机激发了光绪帝的爱国热情,公车上书启发了他变法的决心。他清楚地知道慈禧太后虽然已经撤帘,但是仍然紧紧的控制着他。“上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顽固的慈禧太后不会让他变法的,但是他决心已定,为了国家的振兴,他把个人的利益和荣辱置之度外,说:“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他用手中的权力极力支持康有为。戊戌年二十四年(1898)四月十三日,御史杨深秀奏请定国事,二十三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他对维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当的人事安排,允许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衙门章京上行走,以让他们便于上奏,提出变法方案。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帝颁布了100多条新政上谕。

光绪帝发布御令,企图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改良性运动,但遇到大多数地方顽固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阻挠和破坏。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钟麟根本不理睬御令筹办之事,电旨催问,也置若罔闻。

慈禧太后起初表示同意变法,但她害怕变法会侵害她的权力,于是想方设法控制变法。她发出懿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中坚人物翁同龢革去其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职务,同时任命后党重要人物荣禄为直隶总督,掌握兵权,又规定新任职的两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向她谢恩。

后来光绪帝革去了守旧、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揆等6名礼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维新的,这一行为触怒了慈禧。七月二十日,光绪帝又任命维新派重要人物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担任四品衔章京,处理新政事宜。后来维新派又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利益受到侵犯的顽固势力聚集到慈禧身边,请求她出面制止变法。于是慈禧太后决意破坏变法,发动政变。

她叫荣禄调兵遣将,聂士成部驻天津陈家沟,董福祥部驻北京长辛店。翰林院编修李盛铎奏请光绪帝奉慈禧太后去天津阅兵,以乘机胁迫光绪帝让位。七月三十日,光绪帝密诏杨锐,告以危局,命与林旭、刘光弟、谭嗣同等速议对策。鉴于光绪帝处境危险,谭嗣同于八月三日夜访在天津训练新军的袁世凯,要求他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以救光绪帝。袁世凯慨然应允,但当晚就密报荣禄。不知情的光绪帝于八月五日还召见袁世凯,袁世凯建议他召张之洞襄助。八月四日,康有为访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请英国公使相助,未应允。

八月六日,政变发生。光绪帝被囚于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训政。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张荫桓戍边,徐致靖永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康有为之弟)处斩。维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光绪。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正确,时间不长,虽败犹荣。

幽禁时期

光绪帝在位的第三阶段基本是在囚禁中度过的。囚禁瀛台的光绪帝面色苍白,神经极度衰弱。抑郁,常患遗泄、头疼、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有病,尿中有蛋白质。肺部不好,似有痨病。

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时,光绪帝曾参加决定是否向八国联军宣战的御前会议。他主和,这是基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慈禧太后感情用事,草率决定宣战,光绪忍不住发话问许景澄:“许卿出使外洋多年,又在总署当差,外国的情况卿最知晓,卿以为大清有无与外国一战的实力?”许景澄先后出使法、德、意、荷、奥、俄等国,通晓几国语言,在中外外交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许景澄激动的说:“圣上垂问,臣就据实而言,依大清目前的实力,似难敌其中一国,更不用说数国联军了。臣以为和为上策,保护使馆、征剿拳匪事上策。”慈禧一听立马怒了,宣布处死主和的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议和再无希望,八月十一日,联军已攻破北仓,杨村,击溃清军提督马玉鲲部,直隶总督裕禄受伤死于回京途中,朝廷特派从四川总督任上率师入京勤王的李秉衡赴前线督战,与联军在通州黄村交火,清军在半个时辰内即被击溃,李秉衡兵败自杀。临死前李秉衡写下遗言,差人送回京。光绪读后不禁掩面大哭。信写于乱军阵中,只有潦草数行,意谓联军装备精良、士气正旺,劝朝廷速电召李鸿章来京办理议和。联军于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慈禧太后于八月十五日挟光绪帝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返回北京

二十七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称号。光绪帝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对,不发一言。有时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态,也不过一两句罢了。

光绪帝囚禁瀛台到他死前发生的大事有:义和团与清军勇斗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实行新政,日俄战争爆发,革命党发动起义(萍、浏、醴武装起义,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钦廉防起义等)等。

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身故,终年38岁,葬河北永宁山崇陵,庙号德宗,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皇帝。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父亲和母亲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父亲和母亲介绍】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复习不可不知的几件事(合集五篇)11-29

考研政治马原备考试题(锦集4篇)11-29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基础阶段复习建议汇编5篇11-29

非政治专业考生如何有效掌握考研政治复习重点?【汇编四篇】11-29

考研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集合8篇11-28

读薄用精考研政治马原复习四点思路汇编3篇11-28

考研政治单选题答题技巧【三篇】11-28

考研政治分析题解答技巧(锦集4篇)11-28

考研政治结合实际理解马原【3篇】11-28

考研政治冲刺阶段模拟试题范文(精选四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