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 手机站

法语议论文写作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1 19:04:58 论文写作 投诉建议

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200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论文写作:202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法语议论文写作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法语议论文写作1

材料、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阅读材料,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辨析概念含义,区别于“包容”

题目举例:

人心贵宽容

宽容,智慧的选择宽容

宽容,人生中的阳光

开头段例: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国马与骏马同行,骏马将国马的脖颈咬伤,结果国马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骏马。故事虽小,却揭示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我们要学会宽容。

(简要概括原材料,引出论点)

说理段例:

例一:“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冒犯自己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宽容如水的温柔,它使人们冷静下来,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解释概念,阐述宽容作用)

例二:寓言中被咬的国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由此可见,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用宽容消除摩擦。

(扣原材料分析)

论据使用;

(事例概括略)试想,张英如果没有宽容旷达的胸襟,执意要夺回三尺地,定会激化两家矛盾,结下深仇大恨。张英正是用宽容的力量使两家和好。 ――分析论据

分论点设置:

宽容是人和人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宽容是化解恩怨的良药

宽容,是事业成功的加速器

举例:

光武帝刘秀大败王朗,攻入邯郸,在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朗,辱骂自己甚至企图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是,光武帝却视而不见,他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不顾群臣反对,全部销毁。这把宽容的火,烧毁了嫌隙与猜疑,化敌为友,终于成就帝业。

法语议论文写作2

我的人生就是要穷尽一切可能性。

——康德

人们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叹她的不可思议。萧伯纳却时常梦想着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坚定地说道:为什么不能这样。

的确,未发生的不代表它不可能,只要我们拥有自信、勇气、智慧,定能将心中的梦想实现。

穷其可能,需要强大的信心。建国之初,外国人认为我们很难解决温饱问题。但袁隆平却不相信,他的心里有个梦想,在金色的秋季,让老百姓满脸笑容地收获沉甸甸的庄稼。为了这个梦,他废寝忘食,苦心钻研,他充满自信,这自信源于他对杂交水稻的深信不疑,这自信源于亿万国民的支持。他做到了,他解决了上亿人民的温饱,他令世界都不得不叹服:“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些人从内心发出这样的疑问,但只要有了强大的自信,并努力为梦追寻,那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穷其可能,需要无比的勇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在被贬谪之后,发出内心最本真的呼唤。李白曾在长安有过一段富足、不愁吃穿的生活,但权贵的不屑、欺压,使他一次又一次违背了自己的心性。终于他鼓足勇气,散尽千金,与友畅饮,同销万古之愁。他不惧贫困,不惧冷落,更不惧嘲讽。他带着一颗勇敢无畏的心,畅游山水,梦游天姥,碧溪垂钓,梦日乘舟,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因此成为一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后代称为诗仙。

穷其可能,需要超人的智慧。“”结束后,国人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深感迷茫。邓小平用他睿智的双眼,审时度势,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事实也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中华民族也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若无非同常人的智慧,邓小平又怎能拨开前进方向的迷雾,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呢?

立足当下,我们不应发出“怎么会这样”之问,发生的已成定局,也必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应像萧伯纳一样,时常幻想着一些未曾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充满自信,拥有勇气,培养智慧,我们必能穷尽人生一切可能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法语议论文写作3

托福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亦称论说文,目的在于论说一种观点.论说的过程包含对别的观点的驳斥.“托福”中议论文作文题所给的条件一般包括一个问题,两种观点或几种选择,要求考生加以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选择,并说明理由.

“托福”议论文的作文题特徵决定了作文写法的基本框架,准备时应主要练习两种写法,第一种是演绎法,及把自己的观点在文章的前部直截了当地摆出,然后再把论据一条一条地叙述,支持前面的观点.论据可以合写成一段,也可以按一个论据一个自然段的方式排列.论据写完后,文章便可以结束,也可以再加一段,重提前面的观点,并作进一步的阐说.第二种是归纳法,采用与演绎法相反的手段,显逐条分析,列出论据,最后自然地得出结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无论何种方法,论据应力求全面客观,实事求是,以增强说服力. 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要用恰当的逻辑词表示文章的逻辑性.第二,要注意自然段与主题句的运用,即用自然段表示出文章的逻辑性,并在每段中用主题句说明要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第三个重要方面是句型结构,写作时应注意每句的重心和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使句意一环扣一环,避免松散.

法语议论文写作4

一、直接引论法

提示语:“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开篇直接点明观点,表明的立场。

例:《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的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总领下文,过渡自然)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胜者在对往昔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二、设问引用法

提示语:“你会因喜爱被过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以设问开篇引题,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已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回答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三、抒情议论入题

议论中饱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赋予议论以强烈的抒情性。议论的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而也许少了一份灵动,俨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由抒情议论入题,打破议论文板起面孔说教的束缚,语言清新灵秀,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例:《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观点)

四、解题引论

一开篇即诠释题目内涵,明确中心论点。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顾名思义,就是提防人民之口比防河流决口更难。这就决定了当权者一定要做到“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反之,将被历史的潮流、人民的吼声所吞没。

五、名言引论

提示语:“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以名言开篇,可以先声夺人。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也可以使用名言作为论点论据,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性,为文章的展开埋下伏笔。

例:《感时花溅泪》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牵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的关系。(引用诗句,提出问题)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六、比喻引题

以比喻开头,入题迅速,富有思辨色彩,语言讲究,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比喻能够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借助形象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读者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

例:《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与感情有关。(将理智和感情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即入题)

七、类比引论

提示语:“燕子追求温暖而长途迁徙,河水追求海洋而奔流不息,人们追求理想的境界而不畏艰险……”

类比引证就是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做出论断的方法,即用与甲事物性质相近的乙事物来比照论证甲事物,从而说明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点,这种方法属于类比推理在论证中的使用,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使得道理浅显易懂。

例:《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来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即“学然后知不足”。

八、材料入题

材料作文的写作中,以材料直接入题,以简练的语言,以传神的比喻来明确观点,开宗明义。这样的开头引题,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观点,可谓一举两得。

例:《杯中窥人生》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了思考。――题记

在一堂课上,老师往空杯中放一块石头,再向其中充入沙子,然后是加水。一个杯子装上石头满了吗?安于现状的人说满了;装进了沙子后满了吗?聪明的人说满了;善于思考的人说还可以加水。

这就是思维,这也就是人生!

法语议论文写作5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②开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③文章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④结尾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二、如何做到到开门见山提论点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像《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见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这样的特色:

(1)学习要打好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说的打基础的重要性。司马迁如果不在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吗?达•芬奇小时候如果不在“画蛋”上狠下功夫,后来能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吗?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古往今来,无数有成就的学者、专家,都用自己的经历,雄辩地作了证明!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牺牲。这种牺牲,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伟大!这种牺牲,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公利,因而可与日月争辉!牺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赢得的却是国家的兴旺、人民的敬仰。

(3)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一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在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上述三段文字的划线部分就是论点。我们说,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云:“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这时促成“遇篇皆佳”的作用,确实是不可小视的。

那么,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呢?

首先,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炼出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并且从司马迁、达•芬奇、爱因斯但的材料中提炼出了“学习要打好基础”的中心论点;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已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中悟得了“那就是牺牲”的启示;如第三段文字,作者目睹报刊上给年轻选手戴上了许多不恰当的“桂冠”的现象,深切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正因为“胸有成竹”,对议论对象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见解。并且确认见解符合题意或提供的材料的含义,有议论的价值,才使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有了可靠的保证。如果面对论题或议论对象,还没有引出感想或提炼、概括不出论点,要做到“开门见山”又怎么可能呢?“

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行文习惯,开头第一句话不用叙述语言,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一下子打开”议论“的口子。有些同学写惯了记叙丈,在议论文中也往往出现大段记叙文字,尤其不善于文章起笔就申述论点,摆出议论的架势;有些同学下笔前胸无成竹,不管写什么议论文,总是以记事开头,甚至大段记叙完毕之后,才托腮凝神思考应提出什么论点;上述行文习惯对写好议论文妨碍极大,如不改变是无法做到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的。

自然,用事例开头的“一事一议”的写法,“事”在前,“议”在后,也是议论义的一种布局,但这类布局较为常见,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上面提到的一、三两段起笔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头脑里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判断,或者沿袭自己习惯的行文方式,就往往会变成这样的开端:

(1)我国大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在“画蛋”上狠下功夫,终于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3)每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

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所说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除了首段起笔外,还要求在展开论证后,将每一个分论点分别放在自然段的开头提出。例如证明中心论点有三个分论点,那么,这三个分论点就按其逻辑顺序依次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提出来,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鲜明,也就为整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下面举一篇短论作例:

闻过不跳

闻过不跳。这对实施舆论监督,关系极大。在我们这个封建意识还比较浓厚的国家,领导也好,群众也好,其民主意识的培养,彼此都需要一个过程。要求每个领导者“闻过则喜”,“闻善言则拜”,标准太高,不现实,不如暂提“闻过不跳”为好。

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闻过即跳的事,今天并不少见。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轻,它也会跳起来的。跳,说明什么?不外乎,批评丧失了他的“尊严”,或者批评不尽合乎事实,或者批评正好点到他的“穴道”。无论哪种情况,跳,都不是好对策。它既不能装饰尊严,提高威信,也不能用来澄清事实,更不能用来掩盖错误,只会暴露自己心胸偏狭,办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提倡闻过不跳,绝非闻过之后,两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消极按捺,“硬着头皮顶”;甚至伺机报复“秋后算账”;后一种不跳,曾造成过极为恶劣的影响,历史已经惩罚了这类“不跳”的“算账派”。闻过不跳,则是希望“不跳”之后,促进反思,从善如流,从批评中吸取动力和活力,进而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搞得好些。

(原载《解放日报》拾风文有改动)

这篇短论的中心论点是首段首句:“闻过不跳”。这是根据实施舆论监督的实际情沉,从“闻过则喜”这一成语中引申出来的富有新意的见解,开门见山提出来,十分鲜明醒目。接下去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一是”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二是”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依次在每一自然段开头提出,不仅证明、补充和发挥了中心论点,使议论得以展开并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论点的位置突出,在所属的自然段中也是”开门见山“,无疑起了使文章立论更加发人深省的作用。

结合具体材料发表议论,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同样能做到”开门见山“。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这样的会风好

会风是党风的一种表现,搞四化建设,必须提倡好的会风。九月二十二日上午,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八时半,纪念委员会秘书长陈荒煤同志就来到会场。不到九时,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邓颖超同志也提前到会。她和部分委员亲切地谈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座,宣布会议开始。她说这次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由秘书长作报告,二是请委员们讨论。她自己首先对纪念活动提出了具体意见,也对委员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位委员作了简短发言。过了一会儿,邓颖超同志问:”还有意见没有?“会上没有人再要求发言。她就宣布:”没有意见就散会,开短会!“这时是上午九时四十五分。会虽短,却解决了问题。这个会议的会风好,很有一些值得提倡的地方。

第一是会议主持人准时到会。开会,应该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规定什么时候开会,就什么时候到会。所有与会者、包括主持会议的领导人都不能例外。八点开会九点来,寅时开会卯时到,这种松松垮垮、懒懒散散的恶习应该纠正。不顾与会者等候多时,主持人自己姗姗来迟的作风也要克服。领导带好头,不仅是有群众观点的表现,而且有利于同与会者一起,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

第二是报告人作有准备的发言。无论开什么会,都要讲求成效,讲求质量。会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会前不作准备,会上信口开河,漫无边际地谈山海经,使与会者不得要领,就很难研究和解决问题。我们应当提倡:领导者要做有准备的报告(应该自己动手,而不劳秘书代办)。

第三是说短话,开短会。上述会议时间很短,总共不到一小时,话多则长,话少则短,不拖拉,不耗时间。我们很需要这种作风。现在大家任务很重,事情很多,要通过开各种会议,讨论问题,研究问题。但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会议上。会议,因其内容不同,有的需要长,有的需要短,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可能求短些,更短些。鲁迅讲话、写文章,就主张尽可能短。我们应当学习鲁迅,也应当提倡:宁可把长会缩成短会,决不将短会拉成长会!

提倡好的会风,纠正不良的会风,应该是整顿党风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原载《人民日报》葛琼文)

和《闻过不跳》不同,这篇文章有一个开会的具体材料,作者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提炼出“会风是党风的一种表现,搞四化建设,必须提倡好的会风”这一中心论点,开门见山提出来,然后用开会的材料作例证,接下去作者小结一笔:这个会议的会风好。又从中提炼出三个分论点:“第一是主持人准时到会”、“第二是报告人作有准备的发言”,“第三是说短话、开短会”,依次在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亮出,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了会风好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从而使全篇立论更加鲜明。显而易见,这就是”开门见山“的作用和效果了。

要做到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就需要我们在下笔前构思好论点提纲,应注意三点:一是注意论点本身的表述是否明确周密;二是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否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三是分论点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思成熟后,就可以铺纸展笔了。例如《“庖丁解牛”的启示》论点提纲:

中心论点:实践出真知,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事物的规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分论点:

(1)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学习,寻找规律。

(2)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

(3)要运用规律,扬长避短,勇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批评的”艺术“》论点提纲:

中心论点:批评要取得效果,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

分论点:

(1)批评必须注意界限和分寸,该批评的进行批评,不该批评的不乱批评。

(2)批评,必须把握住被批评者的性格。

(3)批评,还必须注意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

(4)讲究批评的“艺术”,才能打开被批评者心灵的大门,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从而真正提高思想觉悟。

下笔前疏理好论点提纲,作文时,思路就不会阻塞,行文也不会捉襟见肘,做到“开门见山”也就从容不迫了。

当然,文章的布局方式多种多样,提出论点的方法也远不止一种。但学会了文章起笔提出中心论点和下面自然段的首句提出分论点的写作方法,就掌握了议论文如何发挥论点的威力的一种技巧。而根据题意和议论实际的需要,灵活熟练地运用这种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法,对我们写好议论文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的。

三、选择合适的角度,打开议论的思路

写文章最怕文思枯竭。常见有些同学拿到作文题后,咬着笔杆,愁眉不展,半个时辰过去,纸上还没有落下一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思路闭塞。

思路为什么会闭塞?除了腹中空虚,缺乏写作材料,因而难以下笔之外,还在于不会选择写作角度。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奥说:“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这番话,形象地阐明了画蛋可以取不同的角度。写议论文也是如此。由于议论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事物具有多侧面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就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不同侧面各有自己成“峰”成“岭”的特征。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看材料作文,题目本身必然提供了多种议论角度,我们的思路完全不应该闭塞。

1987年语文高考,上海试卷的议论文写作题出得很“巧”:《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要求考生从五十年前发生的“七•七”事变这一血的事实中引出感想。把历史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使这道作文题有了独特的视角,透出了新意。而且,题目是出人意料的:命题在七月七日之前,却想到了七月七日这个语文高考的日子,可见命题者的宏观指导思想和独到的匠心。然而,只要细心地思考一下,尽管“五十年前的今天”这个概念具有明确的、独特的涵义,但从这个事件中可以引出的经验教训却是多方面的,“有感”的天地是十分宽广的,也就是说,本文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归纳一下,可以选择下面十个角度发表感想:

(1)团结就是力量

(2)落后就要挨打

(3)救国、报国、振兴中华

(4)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5)保卫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6)坚持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7)要不畏强暴、敢于抗争,正义之战必胜

(8)发扬延安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9)期望国共再度合作,期望祖国早日统一

(10)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上述每一个角度,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七•七”事变导致八年抗战留给人们的思索,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联想、有启迪,无疑都属于“有感”的范畴。有一位考生抓住“落后就要挨打”的角度,文章这样开头: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八年抗战,数千万同胞丧生在敌人的屠刀下,中华大地,血雨腥风、尸骨遍野,这是何等惨痛的教训啊!如果我们强大,日寇的铁蹄又怎敢践踏我们的国土?历史已翻过了一页,但是,“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格言,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深思。

作者在文中提出“振兴民族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是立志改革前进,还是继续落后挨打?在芦沟桥畔,我们一定要向祖辈、父辈交出圆满的答卷!”这个结论,使“有感”的立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有深意,也有深度。

如果说上面这位考生选择了“吸取教训”的角度发表感想,那么也有不少考生选择了“总结经验”的角度展开议论,请看这篇文章的开头:

五十年前的七月七日——“七•七”事变爆发的日子,恐怕将作为耻辱而又令人振奋的一天永远地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了。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起八年抗日的风风雨雨,我由衷地感到: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精神是何等重要!

要做到国富民泰,不团结是不行的。不团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各行其事,我们已经吃过不少“散沙”的苦头:鸦片战争是清朝政局散乱造成的,小日本敢于侵华又是由于当时军阀割据、长期内讧造成的……。相反,抗战时期,我们万众一心,团结奋战,那么即使虏贼再逞豪也终究被我们赶出了中华大地。

作者深感全民族的团结一心就能使国富民泰、民族振兴,文章联系实际深刻指出:“中国在搞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便是能否万众一心。如果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上面的政策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企业和企业之间互相踢皮球,甚至搞窝里斗的话,那么改革必将失败,非但国家搞不好,还会导致外国经济渗透等等的‘非战争性侵略’。因此我们必须不忘前车之鉴,时时牢记团结的重要。团结而心齐,那么非但没有人敢来同我们动武,而且在经济和政治上我们都不会被胁迫。”文章运用正反对比手法,针砭时弊,使“有感”发人深省,促人思索。

同年全国试卷是看材料作文,提供了下列材料: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活动。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评,题目自拟”。这组材料同样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归纳考生们自拟的题目也有下面十个写作角度:

(1)向科学要质量

(2)理论指导方向明

(3)实践—理论—实践

(4)要善于总结经验

(5)严格训练出人才

(6)经验主义要不得

(7)变盲目为自觉

(8)要苦干,更要巧干

(9)掌握规律,提高水平

(10)蛮干——失败的伙伴

由此可见,高考议论文总是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由于议论对象具有多侧面的特点,每一侧面都可以作为议论的角度,因此只要抓住了一个侧面,深刻理解这一侧面的特点,以及这个侧面同事物整体、同其它侧面的关系,也就抓住了入题的角度。

那么,怎样打开思路、抓准角度呢?这就要借助于联想。如果说,”抓角度“是文章构思的出发点的话,那么联想就是帮助完成构思的一种重要手段。联想,是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材料和体验,进行由此及彼的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里的关键是”由此及彼“,开启想象的门扉,对事物作多角度思维。拿看材料作文来说,根据材料进行多向联想,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

(1)着眼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单句话的联想。例如上述全国试卷提供的一组作文材料,由其中“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句话,联想到”向科学要质量“的写作角度即是;

(2)着眼材料中的一段话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一段话的联想。例如从材料中”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这段话,联想到“严格训练出人才”、“经验主义要不得”、“变盲目为自觉”、“要苦干,更要巧干”等写作角度即是;

(3)着眼全部材料蕴含的意义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总体的联想。例如从全组材料的含义联想到“理论指导方向明”、“实践—理论—实践”、“掌握规律,提高水平”等写作角度即是;

(4)从材料蕴含的“潜台词”着眼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暗示联想。例如想到“要善于总结经验”这个写作角度,可以说是受了有的家长提出的“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这个问题的“暗示”。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潜台词”,而“要善于总结经验”不仅指提高游泳水平而言,也回答了家长的疑惑:学会总结经验,对学习也会带来莫大的益处。

(5)从材料的反面去领悟,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逆反联想。例如“蛮干——失败的伙伴”这个写作角度,就是从不进行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训练将会导致的后果着眼的。对材料”反其意\"思考,就是逆反联想的特点。

掌握了正确的联想方式,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也就掌握了打开思路。进行多角度思维的技巧。当然,联想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和知识水平。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才能使联想具有扎实丰厚的基础;只有视野开阔,博采众长,具有丰富的知识,思想才能敏锐,联想才有依附,文思才会活跃。对我们来说,这“源”与“流”的关系是应当牢记的。

法语议论文写作6

在人生道路的前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追求,有人愿做闪亮夜空的“流星”— —瞬间的壮观辉煌,有人愿做扎进地层的“树根”——平凡自在的生活,也有人愿做??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当然就有不同的追求,做“流星”,还是做“树根”,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的追求,当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乔布斯,在事业上与他的伙伴就体现了不同的追求。乔布斯为苹果公司而奋斗,可以说他的追求都体现在“苹果”上。而他的事业伙伴,却在苹果公司发展期间毅然决然卖掉了在苹果公司的股份,回归平静悠闲的生活。他追求的是自在快乐的生活。很明显,乔布斯和他的伙伴的追求并不相同:乔布斯得到了辉煌的成就。我们不能评判他们哪个更好,但他们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追求,只要能彰显生命的意义,都值得称道。

沈浩,小岗村的书记。他不辞劳苦,始终站在人民的前列,带领他们摸索前行,最终心力交瘁,倒在了时时刻刻工作的岗位上。李灵,河南师范的一名毕业生。她为了让留守儿童有受教育的机会,用自己的钱办起希望小学。她顶烈日、冒酷暑当街收废报旧书,二十七岁的容颜因为过度操劳而不再靓丽。他们不同的追求,却同样彰显出生命的意义:沈浩的生命虽然短暂如一颗“流星”,却永远活在小岗村人民的心里、全国人民的心里;李灵虽平凡如扎根地层的“树根”,却成为孩子们眼中最美的校长。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称道吗? 追求虽不同,但心无旁骛、奋斗不止却相同。再美丽的蓝图,在懒汉的手里,也是一张废纸。而奇幻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李安的手里就成了电影大作。这是为什么呢?李安的电影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影迷的喜爱,正是由于他惊人的毅力。他为了得到投资,将小说原稿整整修改了四百多稿,为了让投资人更加清楚明白,又制作了一段七分多钟的动漫帮助理解。这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后来为了将3D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又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将电影效果精确到每个水分之的质感,李安为了自己的追求,义无反顾地奋斗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所欠缺的吗? 司马迁何以能为《史记》倾尽了的光阴?李时珍哪能为《本草纲目》研究27年?马克思又怎能耗费40年心血写出《资本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心无旁骛,为了奋斗。

朋友,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要在意是做“流星”,还是做“树根”,关键在于你能否为自己的追求奋斗不息并彰显出生命的意义。

法语议论文写作7

高考议论文写作万能模板

模板写作方法

1、题目的写法

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

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2、开头第一段的写法

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

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3、第二段为论点段

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

多年的学生经验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

这三段每段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

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

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

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

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

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

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

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

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否的体现。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强烈推荐在高考中使用递进方式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

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阶段。

论证方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所教,无非有事实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我们可以写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证,引用相关的名人名言作为引用论证。但是这不能算是高水平的论证,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事实证明,自己的论述越多的文章,分数往往也越高。但是以现在中学生众所周知的贫乏的课外知识和思考能力,自己的论述从哪里来?这里有个不诚实但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多背诵一些名人名言——这一点显然不难办到——然后去掉说话人,把名人的论述当成自己的论述,不但有话说而且效果很好。同时,一旦我们在某个论点上没有名言可以引用,我们也可以自己说上一句,然后冠上名人的头衔就成了名言,不过一定要说的有哲理性,不要被别人看出破绽,事实论据也可如法炮制。但是此种方法不可多用,用于救急尚可,频繁使用定会漏洞百出。用时一定要使用生僻的名言与事例,切不可乱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资料。比如万不可说“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否则不但贻笑大方,分数也会大打折扣。高水平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生动形象,效果往往很好。注意,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过多有的段过少。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第六段是所谓辩证段

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比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学会自信”,那么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自负也是自信,所以这一段必须指出,我们要自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一说,文章就显得严密,给阅卷人的印象很好。

6、第七段要联系生活现实

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比如还是谈自信,这一段就可以写自信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学习与交往中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联系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才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此段也不宜过多,几十字足够。

7、最后一段可以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或者号召

比如: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千万不要多写,一句足矣。

至此,一篇规范上乘的经典议论文就算写好了。

同学们平时需要做的有三点:

一是多多记诵名人名言与伟人事迹,记得越多考场上应对能力越强;

二是提高驾御语言的能力,少写乃至不写错字,考场作文严禁涂改(卷面也有不少分),作文格式一定要正确,我竟然见过没有题目的作文,结果被白白扣掉五分,痛心之余,深感莫名其妙,但愿不再有人犯此类低级错误;

三是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当然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实乃经年累月之力,这一点上的差距,也就是为什么按相同模板写出的作文,有人能得55分,而有人只能得到45分的原因。

法语议论文写作8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如流往事,涛声依旧,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真正的平静正如此,面对钻石的天价,唯有放弃心中的杂念,泰然处之,方能收获价值。

心之泰然,是坦荡之果,唯有无视价值,方知价值可贵。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这是闲士隐者的追求,是清廉的表率。作为一代名臣的杨震虽无闲士隐者之志,但却有清官廉士之心,面对“暮夜无知”的诱惑,杨震头顶天,脚立地,严词拒绝了以金钱来换取仕途的虚假之人,并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暮夜无知?”的千古忠言。真正的价值彰显于自身,面对金钱,手不曾抖,眼不曾眨,泰然视之,方显自身价值的可贵。

心之泰然是慧硕之花,无所念想便无所犹豫,便也了无牵挂,使之花开绚丽。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无需标榜,无人超越。1984年那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拍摄,使人们记住了那一张张传神俏皮的脸,记住了那一招招活灵活现的演绎,记住了那一次次翻上跃下的惊险传奇……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回忆说,当时拍摄,每集工资一百多,钱虽少,却从未抱怨,只是用心投入,没想到这部电视剧能大红大紫,家喻户晓。

成功往往源于没有在不应过分专注之事上分神,抛弃杂念,专心投入,收获的便是成功。

心之泰然,是成功之源,任他风雨飘摇,我自安之若素。

静水流深,不露不显,并不影响他滋润万物。抛却杂念,安然前行。唯有经受一季明媚春光的诱惑,蝶才能破茧成蝶;否则,便要面对残酷的死亡。唯有不去念想钻石的价值,钻石的价值才能倍增,关键在于自身是否经得起这一世的浮华。陶渊明甘愿荷衣担锄行于农耕田亩却不正视官场一眼,那是勇气;李白敢于高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仗剑行走天涯,那是勇气,是斜侧荣华富贵,只求一世洒脱的勇气。

钻石有价,唯有我心泰然,那一刻,才能闪出绝美光华,收获内心真正的无价。

法语议论文写作9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法语议论文写作10

一、作文见解新颖四法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作文发展等级第四项“有创新”,其中有一条“见解新颖”。何为“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确实体现了写作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见解新颖”呢?

1、逆视法。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比如,人们常常讥笑“班门弄斧”,不自量力,我偏提倡“弄斧就要到班门”,只有敢于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人们常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作为借口,我偏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洁身自好,拒绝诱惑;一株牵牛花,别人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我偏批评它只要见到谁位置高就去攀附。

2、侧视法。就是运用发散思维,另辟蹊径,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引发新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果,产生新的见解。比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更加富有新意:(1)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改革平均主义的必要性;(2)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互的腐败现象;(3)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评现实生活中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4)赞颂齐缗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却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3、透视法。即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认知习惯或传统观念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就象做x光透视一样,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全新的见解。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4、统览法。即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执于一端,非此即彼,而应统览全局,全盘考虑,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让两人选择——可能马上就有人说,选择鱼竿好,或是选择鱼好,其实这两种见解都失之偏颇:因为选择了鱼,很快就会吃光,如果不能到达目的地,还是会饿死;若选择鱼竿,在到达水边之前,也有可能饿死。可见,这两种选择都是不明智的。那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其实,只要我们通观全局,分析形势,综合考虑,新的见解自然会产生——两个人合作起来,先填饱肚子,再带上鱼竿去赶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面对文题或材料,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但需要指出的是,追求“见解新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谬,则不可取。

二、论据运用的原则及方法

论据就是确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一篇议论文,它总是要表明一定的观点和主张,阐述一定的见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点。为了让论点被别人承认,或者说使观点令人信服,就一定要用依据来加以支撑,这个依据,就是我们常说的论据。

论据可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可行的,同时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性和权威性的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般说来,事实论据比理论论据更有说服力。

现在,不少学生议论文写得松散、游离,写得欠深度、欠力度,没有说服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会运用论据。

一般说来,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明确的目的性。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所以,列宁说,论点“应该设法根据正确的和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统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23卷)。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2.选择的典型性。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3.运用的精练性。

论据运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能说明问题,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选用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当然有时仅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会显得单薄,力量不够,这时就应通过几个事例来充实内容。但有的同学认为论据越多就越能充分证明论点,这是不可取的。不加青红皂白硬塞进去,结果会大大削弱议论的力量。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4.材料的新颖性。

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很重视有新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则可以通过论据的新来使文章增添新意。

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不能一谈到身残志坚,就写到张海迪,一谈到革命纪律性,就写邱少云,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太多太俗,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所以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以上分析了论据运用的四点原则,在具体处理论据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做到以下两点:

1.善于引述论据。

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因此,引述论据时要贴切。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酌情变通,或“缩简”,或“改造”,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服力量。引用论据还要简明概括,引用论据的目的在于说理,这决定了论据的目的性、简明性、概括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叙述材料时,要把握好侧重点,剔除与论点无关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若叙述过细,则显得拖泥带水,杂乱无章,甚至会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2.学会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

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以上简要地分析了议论文中论据运用的原则和方法,广大中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揣摩,并加以贯彻落实。我们相信,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处理好论据的运用,那么你的议论文一定会更具有逻辑性,更具有说服力。

三、议论文的平行结构

议论文结构中较为常见的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指在论证某个观点或论题时,将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从属于中心论题或观点的,它们之间地位平等,呈平行关系,故称平行结构。依据平行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如下几类。

(一)分解类。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初语教材中《理想的阶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并列的几个部分可以说是对“奋斗”一语的分解与具体化: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二)阐述类。论证中平行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比如某年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平行结构来阐述它的含义: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三)利弊类。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又如1995年高考优秀作文有一篇作文叫《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作者在论证时,也用了此种结构:

正确态度: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1、宽以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2、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论述得既简明而又颇有深度,得了很高分数也就不足为怪了。

论述主张、做法类的议论文常用此形式,如《学生要不要参加家务劳动》、《课外阅读小议》。

一般来讲,在应试议论文的写作中,适时恰当地采用平行结构,有如下一些好处: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平行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闼,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平行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我们可以说,平行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法语议论文写作11

一、初步感受“雄辩”的力量。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也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有了事实,还须雄辩,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请看全国第三界大学生辩论赛上的一段精彩的辩论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看了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语言华美、论辩有力、有理有据等。

二、事实如果没有“雄辩”会怎样呢?

请看我们熟悉的一个故事:

(请一生朗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在吴晗《谈骨气》中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的确,文章中就说:“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材料与观点的组合,能让人信服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对此材料,可能还有其他的理解。那么对于这则材料你还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师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很多人对此都抱赞赏态度,我却不以为然。试想,一个人已饿至将死,形容枯槁,还有何气度可言呢?这食物诚然是嗟来的,但有何妨呢?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暂忍一时之辱,以图有为于将来,有如越王勾践之为,留得青山,卧薪尝胆,方才有重振雄风之日,如此“大丈夫”不更令人击节赞叹吗?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由此可见,事实如果没有雄辩就不能证明观点。

三、有了事实如何进行“雄辩”呢?

请完整地看一下我们的课文(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课文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说理的呢?

――分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极具说服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你看出“雄辩”需要注意什么吗?

――需要仅扣事实材料,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使“雄辩”成为联接观点和材料的桥梁。

四、“雄辩”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1.因果分析法:

如上面《谈骨气》中的这段分析,它是从态度和目的两个方面分析原因的。这样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如《想和做》中“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

2.条件分析法:

出示课件《勤能补拙》,“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同学们可以看出这是对其条件进行的分析,用的是条件关系复句。其关联词是:只要……就……。我们还可以用“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来分析条件。

3.假设分析法:

《想和做》中有这样一段话:“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这段是从危害的角度来进行假设分析的。关联词语是:如果……那么……,其他句式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等。

4.对比分析法:

《想和做》:“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此段是从意义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正反分析的。正面用的是因果分析,反面用的是假设分析。由此可见,一段分析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辩性,令人信服!

另外还有比喻分析法等其他的分析方法,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了。下面我们就运用所介绍的四种分析方法来做一点练习,让刚才所学到的知识能转化为我们的能力。

五、你能运用所学方法为你的观点进行“雄辩”吗?

1.课件出示事例,请学生朗读。思考: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号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

在这家效益相当不错的公司,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也不去8号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为什么。”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吩咐,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

年轻人却好奇地偏要刨根问底。众人便拿出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醒他别砸了手里的饭碗。

可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不可。

他轻轻地叩门,没有反应,再轻轻地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里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送个总经理。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个已沾了许多灰尘的纸牌,走进房间。

这时,闻知年轻人闯入了那个禁区,有人开始为他担忧,有人替他出注意,劝他赶紧把纸牌送回去,大家同情地表示:一定替他保密,谁也不说他曾进入那个房间。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乘电梯直奔15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当他将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的手上时,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他震惊的结果――“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那个纸牌拿来了?” 年轻人不解地问。

“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看着年轻人。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从年轻人的角度,可能提出的观点有:

①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才能有所创新。

②敢于叩问,才会有所发现。

③勇于探寻,才能获得成功。

④不避风险,方见英雄本色。

⑤勇于开拓,才能开辟新天地。

从总经理的角度,可能提出的观点有:

①任人唯贤。

②科学选拔人才。

③慧眼识英才。

④知人善任:根据销售部经理所特有的素质要求,设定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查,因而他的任命也是成功的。

⑤信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

3.写作片段练习:

学生运用所学的“雄辩”方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一翻“雄辩”。

4.交流,评价,完善。

六、小结。

结束语:生活中有很多的门都是虚掩着的,如友谊之门、机遇之门、成功之门等等,我说只要我们能勇敢地叩门,大胆地走进去,呈现在你眼前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法语议论文写作12

一、国内法语考试作文题的类型、形式及要求是什么?

1.写作类型

法语写作文体类型可分为

1)记叙文:其内容主要包括:描述人、物、事和写信,如mes parents,ma famille,une journe bien remplie,ma vie universitaire,la tlvision et moi,une lettre mes parents等。

2)说明文:内容多为介绍或说明同学们了解的事物,如:le francais,Internet等。

3)论述文:主要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现象相关给以简单进行说明、议论和评述,如手机、电脑在普及中的问题、现象。

2.写作形式

主要有看图、选词写作、命题写作等形式。看图写作是给出几幅图让学生根据视图作文;选词写作是在给出的数个单词中选出几个相关联的词(1―8个),并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

3.写作和要求

根据国内的测试题,一般要求在30―45分钟内,完成80―100个字的短文;大多是“三段式”作文标准,而且要求按

二、写法语作文难难在哪里?

学生有英语和中文写作的基础,在法语写作上,在文章结构和逻辑上能获得以上两种语言的正迁移影响,但也受到负迁移影响,使得学生在法语写作的用词准确性,句子语法结构完整性及词汇搭配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多,

学习资料

我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难点有如下几点。

1.拼写与名词、形容词、分词、代词的性数配合问题

法语与英语单词中有很多相似,因此学生容易将单词拼写混淆出错,而且法语中特有的音符和拼写符号(开、闭音符,长音符,省音撇,连字符等)也常被忽略,如:classe―class,professeur―professor,gnral―general,plat―plait,l’aspirateur―le aspirateur。(前者为正确词汇)

法语的名词、形容词、分词、代词性、数词在使用中是需要对应与相应配合的,位置的放置也有讲究。这些与中文和英文大不相同,因此学生常遗忘或写错。如:(括号里为正确句式)

Ce sont des grand universits.(Ce sont de grandes universits.)

Ils sont mes amis,je les ai connu au lyce.(Ils sont mes amis,je les ai connus au lyce.)

Nous se sommes lev tard le matin pendant nos vacances.(Nous nous sommes levs tard le matin pendant nos vacances).

2.动词时态、语态的变位及运用问题

法语的时态和语态,以及相对应动词的变位都比较繁杂,运用起来较困难,特别是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判断和运用、不规则动词的变位等难住了学生。如:

Quand je suis entre dans sa chambre,elle a lit un roman.

应为:Quand je suis entre dans sa chambre,elle lisait un roman.

Mon ami est trs heureux que nous le voyons chez lui.

应为:Mon ami est trs heureux que nous le voyions chez lui.

3.词汇使用、词组、短语连接、搭配问题

法语的严谨正错误搭配,如:

〔实用法语:法语写作难点及训练方法〕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法语议论文写作13

写议论文时我们往往会使用到例证法。甚至在今天,一篇没有用到例证法的文章是难以想象的。但同学们在写作时对例证法的运用也感到比较棘手,或例子有误,或以叙代议,甚至例子不能证明观点。尤其是有些例子看似非常漂亮,但细读一下却漏洞百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试图用一篇学生的文章和上课的主要过程来阐释一下原因。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这则材料:“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读了这段小诗,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是“无助的纸片”和“会飞的蝴蝶”。有些同学大而化之,将“会飞的蝴蝶”直接诠释为“有生命力的”或“有目标的”,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有生命力”就一定“会飞”吗?“有目标”就一定“会飞”吗?“会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能飞”。在这句小诗的语境中,“无助的纸片”和“会飞的蝴蝶”对举,只有正确理解了“无助的纸片”,才能正确诠释“会飞的蝴蝶”。“无助”不是“不愿飞”,而是“不能飞”,纸片没有翅膀,也就是说:没有自我飞翔的能力。基于此,“会飞的蝴蝶”应该理解为“拥有飞翔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将“拥有飞翔的能力”做任何合理阐释――比如“理想”、“信念”等――都是可以的。当然,你要写什么“能力”,取决于你想针对什么“风”发表议论。不同的“风”需要不同的“能力”加以抵御。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最是文人应自由》。

最是文人应自由纸片与蝴蝶,两者虽然看似同样地软绵无力,弱不禁风,然而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不同于纸片只能任由风摆布它的命运,蝴蝶能凭借着它的两翼翅膀在风中逍遥自在。陈寅恪先生以“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来嘲讽丧失独立自由人格的文人。他们中的多数都曾向往着成为在风中自由起舞的蝴蝶,可当风席卷而来的时候,却仅仅做了象征性的抵抗,收起了本该展开的翅膀,成为一片片木然的纸片。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如同陈寅恪在王观堂纪念碑铭中说的那样:“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也只有这样的蝴蝶,才能保留清明的自我,从而在风中自由地翩翩起舞。

最是文人应自由,精神上的独立是最高的独立,精神上的自由是最高的自由。也唯有在精神上独立自由的文人,才能维护整个文化与思想的独立自由。最初的知识分子诞生在春秋战国这个“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时代,氏族国家瓦解,战争**,在这场风暴中却诞生了许多的蝴蝶――诸子百家,每一个学说都保持了自己观点的自由独立,这种自由独立的精神使他们以先知先觉的姿态站在了那个乱世的最前面,不断地进行理性地度量与反思,发展改善自己的学说,从而把这个古老的民族重新拉回前进的道路上。尽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蝴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心安理得地变成了纸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人被禁锢在专制统治的风暴里无法舒展翅膀,文化也因此在这些时期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缺失的时代,最是文人不自由,然而,文人便更应求自由,以谋求文化与思想的出路。

在近代思想专制极其严峻的时期,所幸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存在于一些文人的心中,蔡元培、吴宓、陈寅恪都有独立不倚的人格,他们在为人处世的每一个方面都恪守这一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不自由,毋宁死”,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无论是学术、思想或是文化,是不能被统治的,它们要保持住独立自由发展的尊严与权力,是建立在他们这批文人能独立自由地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陈寅恪虽说过“最是文人不自由”,他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仍然是自由的,哪怕他的躯壳被文革的重压而变得沉重,他的精神却化为一只蝴蝶,在风中舒展双翼。最是文人应自由,愿做那一只蝴蝶,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法语议论文写作14

所谓过渡句或过渡段,就是指在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使它们联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在高考作文的评分中,由于阅卷时间有限,学生议论文中过渡句段设置的优劣也就成为了作文评分的一个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谈一谈议论文写作中的几个过渡技巧。

承上启下法

承上启下法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过渡的句或段先紧承上文,用极简的文字对上文进行小结,然后顺势转换话题,迅速启开下文。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感谢挑错》中写道: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泥沼。这段文字的前句结上,后句启下,语句精炼,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上下文连缀成一体,衔接自然。承上启下过渡技巧的应用,关键是承上句要简洁精炼,不能重复上面内容;启下句要迅捷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意反转折法

在议论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前后观点相反或有差别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转折句来进行过渡衔接,以使行文曲折深进。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卷《敢把权威拉下马》中有这么一段:然而,质疑权威并非鲁莽的一律否定权威,面对个人认知与权威的不同,我们应谨慎思考,仔细推敲。此后,再评论权威对错。作者前文重点写“我们要质疑权威”,这里来了个“急转弯”“质疑权威并非否定权威”,使论证不失偏颇,更加辩证。有时还会出现行文一转再转,文意一翻再翻的情况,那就需要使用多个转折句来过渡衔接了。

无疑故问法

一般情况下,有疑方需发问,但有时在议论文写作中,为了衔接下文,明明无疑,却故意发问,达到引人注意、掀起波澜、转换话题的目的。这样的过渡可以是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也可以兼有。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是谁夺走了我们清亮的眸?》中这样写道:是谁扼杀了我们的好奇心?是现实的裹挟,是家长的错误引导,还是应试教育的压迫?在这个过渡段落中,作者先设问,然后用一个选择问句作答,并不说出答案,而是引人思考,从而引起下文,不仅兼具设问和选择问句的表达效果,还对上文作了一个相当有力和极为出色的收束。

假设推进法

假设推进的过渡技巧在议论写作中的应用,是指在上下文衔接处先紧承上文作一假设,随后根据假设推断出将要产生的结果,从而把议论推进一步,引向深入。

例如,在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让灵魂站立成树》中有这样一个过渡段:有才又怎样,有知识又怎样?如果不能拥有坚忍的精神,不能让自己站立成树,这所有的一切终会付诸东流,徒生一阵哀叹罢了。这里,“如果不能拥有坚忍的精神,不能让自己站立成树”是承上而言的,“这所有的一切终会付诸东流,徒生一阵哀叹罢了”是在上述假设成立后产生的结果,起启下的作用,下文紧接着论述不能拥有坚忍精神的恶果,因为假设推进,上下文的衔接过渡非常自然。

递进展开法

在议论写作中,为达到层进式议论的目的,往往需要通过使用递进关系的句段来实现过渡,达到层层递进、渐次展开的目的。

例如,在20xx 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镜愈明,镜愈清》中有这么一段:明镜之益,不仅于人,于国家更是一味苦口的良药,而这些国家的明镜,亦令人敬仰。这段过渡文字采用的就是递进展开法,使用到了“不仅……,更……”的关联词,这是因为前后两方面有轻重之分。递进展开法使论证的层次更加清晰,加深了论证的深度,也使上下文衔接更紧、逻辑性更强、气势也更足。

列举谬误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采用列举错误或片面观点的方法完成过渡也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对错误或片面观点加以剖析和否定,从而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和论证更有力,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中的过渡段: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最后干脆闭上了眼睛,塞住了耳朵。这一过渡就是通过列举某些人的某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错误想法来转换话题,再通过对这些错误想法进行正确的解剖分析,从而把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把论点阐述得更加透彻和全面,最终取得理想的论证效果。

因果深入法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通常会采用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方法来进行层次的衔接,如使用到“因为……,所以……”的关联词。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的过渡段:因为这样,我们更应明白,我们要把内心装满美好的事物,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人间的美丽。在这个过渡段中,原因在前,承上文;结果在后,启下文,先因而后果。因为因果关联词的存在,达到文势一气而下的目的。

除了以上的过渡技法外,在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使用穿插引语法、取譬设喻法等等进行过渡。以上技法既可单用,也可混合使用,最终达到文章语脉联属,结构条理分明,语势气韵流动的目的。

法语议论文写作15

著名哲学家王尔德说:“我时常追随父辈的脚印,结果却迷失了自己。”确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只有大胆出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中国“零售大王”之称的马云说:“背对万人驰行,自然万里独一。”他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创新,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坚持用“倒立”的观点看人,使“淘宝”旗下的“阿里巴巴”在初出茅庐时就超过老牌劲敌ebav网,他本人更是名利双收。独特与出格的思维使他成功了。国家如此,公司如此,个人亦如此。余秋雨常常吸收新异奇特的想法,从另类的角度看问题,并将之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文章使人读来有一种超脱与明澈的感觉……可见,只有敢于出格,独树一帜,不为生命中狭窄的“巷口”所局限,才能长久发展。走出“巷口”,正是走向辽阔世界的开始。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悲剧的发生正是没有逃离这宿命般的魔咒?传奇才女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唯有临摹。”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因为没有长远的目光。更没有对生命的出格付诸行动,最终只留下了令人悲悯感慨的一生。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就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与成功无缘。只有走上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斯特里马特用阳光中的微尘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不拘地移动,才可能永恒地存在;村上春树用山野的鲜花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任意地绽放,才可能有繁华的春天:大仲马用乱石中的珍珠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改变局势,才可能脱颖而出。所以,万千世界里,不能让风沙掩盖了自己,只有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才可以使灵魂出格,在人生的高地里出奇制胜。

罗素认为,出格之人创造世界,保守之人繁衍种族。当生命之帆落满风尘,唯有打破常规,大胆出格,才可使其在桃华柳密处觅得小径,在大江东去时华丽转身,在万径人踪灭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中心明确,笔力集中,论据充分,语言有张力,且能进行理性思考,体现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出格”是个多义词,文章未能很好地破题,论证语段只是散乱无逻辑的排列堆砌,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语段开头缺少导入句,给读者以突兀之感,且个别语段分析事例时游离于中心之外。

对策

1、破题。“出格”是个多义词,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将论点确定为“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这样,文章的中心便明确了。

2、理清思路。先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打破常规呢?分解理由为二:

一是只有打破常规,才能给事物注入无穷的活力;

二是墨守成规只会阻滞事物的发展。这样一正一反,理由充分。

再说一个“怎么办”:“出格”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不是无理由的包容,而是一种打破常规、特立独行的行为。这样辩证分析,凸显理性光芒。

3、给论证性的语段加导入句。或名言导入,或理性阐释,避免事例叠事例,使语段开合有度。

法语议论文写作16

一、作文题目的拟定

1、题目的含义和重要性

题:本义是人的前额,目:眼睛。前额和眼睛是人体最为突出部位。文章之名称犹如人体之前额和眼睛,是文章之中心。所以借用题目为文章名称。

2、好题目的要求

准确、简明、新颖

3、牛刀小试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温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温度了。

它在墙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要求:⑴文体为议论文;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自由》

? 《论自由》

? 《我们应该追求自由》

? 《自由与规则》

? 《既要追求自由,又要遵守规则》

? 《从心所欲不逾矩》

思考:阅卷老师最喜欢哪些题目呢?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谈变化》

? 《变与不变》

? 《生理之变与心理之变》

? 《正确看待变与不变》

? 《外物流转 我心永恒》

? 《今年花胜去年红》

对比一下这些题目的优劣。

4、见多识广(分类)

论题型:《谈骨气》《论宽容》《最苦与最乐》《位置与价值》

论点型:

陈述判断类:《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疑是进步的阶梯》《利刃弑母折射教育空白》《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刷新自己》

否定反问类:《莫让偏见遮慧眼》《班门弄斧有何不可》《大可不必忧心》《道德绑架何时休》《不要轻易说不》《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化用诗文类:《今年花胜去年红》《近墨者未必黑》《为书消得人憔悴》《怎一个“慢”字了得》《一招鲜不能吃遍天》《彼岸,灯火阑珊》《业精于勤辅以嬉》《莫使繁华遮慧眼》《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05福建)

二、议论文的开头

要求:

? 扣材(联系材料)

? 扣题(开篇点题)

? 论点(亮出论点)

? 简明 (百字以内)

结合三篇优秀作文的开头,揣摩这四个要求,加深印象。

1、世间再无真“狂”人(湖南卷)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滑头滑脑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

2、请读懂自己的内心

拥有之前,是对艺术品的惊叹;拥有之后,是对艺术品的失望。艺术品还是同一件,然而,不同的是两时的心境。人们往往只有在拥有一种事物之后,才能清楚地看懂内心对它的评价。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不妨读懂自己的内心,才不会事与愿违。

3、外物流转,我心永恒

千年前屈原悠悠一叹:“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诚如此言,身体躯干可以更换可以支离可以破碎,但于心腔中跳动的那股赤诚,游动的满腔热血,却是无论的侵害损毁,都亘古不变。外物流转瞬间即变,我心永恒万世不改。

三、分论点的切分

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的设置不仅关系着能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还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例如:

1、《踮起脚尖》(湖南卷)

分论点一: 踮起脚尖,是对未来的憧憬。

分论点二:踮起脚尖,是对知识的渴望。

分论点三:踮起脚尖,是对自己的超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并列关系,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国卷)

分论点一: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思想。

分论点二:不同的思想选择不同的角度。

分论点三: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答案。

结论: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3、《大可不必忧心》(泉州市质检卷)

分论点一:忧心是上一代人爱的表达,却是下一代人爱的负担。

分论点二: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分论点三:放下忧心,让孩子们大胆地去走吧。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

4、《我愿生长在一个慢的时代》(20广东卷)

慢,能让人守住约定,让君子之交历久弥坚。(何启治向陈 忠实约稿)

慢,能让人去掉内心的浮躁,静下心来专注眼前的事物。(钱钟书热读冷僻书)

慢,能让人用悠长的眼光看到生活的永恒。(川端康成赏花)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5、《举手之劳 感动常在》(年全国卷)

举手之劳,让生命重拾希望。

举手之劳,让社会拥抱温暖。

思考:这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个体生命递进到社会群体。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6、《勇挑重任不畏艰》(2012年山东卷)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心系祖国的召唤。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勇于奉献的精神。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不需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小事就能彰显我们的价值。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 从“需要”到“不需要”,从肯定到否定。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7《女钢琴家启示录》(2012年辽宁卷“人要隐于音乐的背后”)

隐于生活的背后,我们多了真诚与友爱,少了浮华和虚伪。

隐于财富的背后,我们摈弃铜臭和诱惑,品味人生真正的追求。

隐于权力的背后,我们能发现人与人最纯洁、最真挚的情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从生活、财富、权力的角度,来探讨生活的真谛。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提出分论点。 8《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悔恨。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先正面,再反面,最后联系现实。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小结分论点切分的要求:

一篇议论文最好要有两个或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设置。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或对比关系。

四、本论部分主体段落段内结构

模式: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

示例:《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漫画中的人第一眼看上艺术品,就被它的精美所倾倒。他是一时被美蒙蔽了内心的想法,只注重于艺术品的外观。在他获赠之后,他不再狂喜,他静下心来审视艺术品才发现,艺术品原来也不太精美。假如第一眼看到艺术品时,他能冷静分析,全面考虑,而不是一见钟情地大加赞美,那么,得到艺术品后,他一定不会如此失望。可见,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心中对美的定义是什么,对每件事情的标准是什么,读懂内心,才能明白心之所向,才能在获得后感谢当初的选择,才能获得自我的愉悦和满足。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拿破仑对圣海琳娜说,他不快乐。这是拿破仑在拥有了许多凡人所不能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之后发自肺腑的申诉。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呢?因为他太迟才读懂自己的内心!在他一无所有之前,在他眼中,这些财富、高位也像是这艺术品一样令他求之如狂,而在拥有之后,才发现拥有的也不尽令人快乐。或许,他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模样,现在的一切都无法沁入他的内心,让他的内心感到快乐。因此,行走在世的每一个人啊,万万不可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遗落在现实中,否则将会遗憾终生。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付出惨痛代价。他们对财富厚禄、高官爵位趋之若鹜,蝇营狗苟,在钻营得利弹冠相庆之后,并没有得到意想当中的快乐,回顾当初,只是满身的疲惫,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又会涌上心头,令他们懊恼不已。究其根源,还是没有读懂自己的内心,没有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明白心中的标准,才在拥有许多之后,让原先的模糊认识给自己带来失望与悔恨。

小结常用的标志性语言:可见、因此、总之、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

五、论证要深入分析

简单的“论点+论据”的写作是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加上必要的分析,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议论文是分析说理的文章,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得深入透彻,就缺乏说服力论证力。 使论证变得深刻的常用方法: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条件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 我们来看两段文字:(点金术)

病文:“自古英雄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凡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着弟弟接济;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改文: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家中一贫如洗;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生活拮据,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这些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的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同样的观点,同样的材料,但两段文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病文”犯了我们大家写议论文常见的一种毛病:引而不析,例而不议。论据和观点相互脱节,两不关涉,材料

虽好,终是废铁一堆。而“改文”由于作者运用因果分析法紧扣中心论点对事实论据作了具体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中心论点服务,因而说服力很强。同样的材料,论证的效果却如此之不同,这无疑是作者的分析议论起到了琢玉成器、点铁为金的作用。

假设分析法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论据和分析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运用这种假设,首先必须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和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简单地说,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

常见语言标志:假如??就??;如果??那么??;若(不)??就??

假设分析例:

中心论点:大可不必忧心

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忧心让两代人有了分歧,而这并不利于下一代人的成长。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一心向善的呢?若总忧心,只是徒增上一代人的烦恼,甚至让孩子变得叛逆,想做一些荒唐的事情刺激整天对他们评头论足、苦口婆心的长者。但若能放手让孩子们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他们更能静心去寻找适合的人生之路,更能大胆地去开拓自己生命的这片沃土。都说年轻不怕失败,让他们去碰壁,去跌倒,在跌跌撞撞中收获人生的经验,又何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呢?

道德绑架可以休矣

争议不断的手术签字制度近日又惹出了新事件:广州一醉酒市民因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而不幸身亡。一时间批评之声四起。有指责医院见死不救的,有谴责家属道德沦丧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笔者认为,种种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的言论,可以休矣。

道德绑架,是指不考虑事件具体的背景来由,单以当事人未履行一定道德条目下的行为而大力抨击谴责,以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应的道德行为。比如“范跑跑”,因他在地震中撇下学生独自逃跑而饱受批评。很不幸,这次事件中,医院成了被指责的首要对象。如果我们尝试换位思考,事情也许不是那么简单。

病人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这本身就置医院于两难。首先,没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要不要接受手术,理应由家属自行决定,医院强行手术无疑是对家属的不尊重。其次,中国社会历来有以结果论成败的传统,一旦手术失败,医院可能担负“施救不力”的罪名,还要支付高额的赔偿金。再次,无论手术是否成功,手术费用由谁承担?如果成功,后续治疗费用又由谁来支付?如果家属以医院自行手术为由,拒不支付费用,那么,医院难免沦为慈善机构。若开此先河,难保一些爱钻空子的人不争相效仿。一次赔偿尚可,次数多了,势必会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行,最终造成对公众的不公。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因果分析示例:

中心论点:请读懂自己的内心

《法语议论文写作精选1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法语议论文写作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议论文写作精彩【17篇】11-30

浅谈学生政治小论文写作指导范文(精选七篇)11-30

英语专业论文写作的一些技巧范文(通用8篇)11-30

高中议论文写作汇编6篇11-25

议论文写作指导评语九篇11-21

高中议论文写作【5篇】11-21

法语议论文写作精选16篇11-21

高中议论文写作汇编7篇11-20

法语议论文写作【十七篇】11-19

高中议论文写作锦集六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