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 手机站

青春励志故事大全_青春励志故事

时间:2019-01-07 10:38:45 故事大全 投诉建议

  1954年,叶树元出生在四川三台县一个叫龙沟村的地方,1972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担任过驾驶员、汽车教练、副班长、班长,8年后复员。1991年调三台县政府办公室任驾驶员、行政科副科长,1996年任县政府法制科副科长,1997年调入县水务局任宣传员至今。

  拥有着这样一份平凡简历的叶树元,却用一组震撼人心的数字演绎了一段真情动人的故事:22个年头,66个孩子,80多万捐款20多年来,叶树元资助了彝、傣、哈尼、汉等不同民族贫困山区的孩子念书。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动中来,叶树元萌生了成立一个爱心组织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成为了现实。2006年,“三台爱心救助协会”成立。全国各地的爱心纷至沓来,企业家、私营业主、留学生、普通劳动者,旅法华人作家郑碧贤,瑞典华人歌唱家邹荣美和Peter夫妇涓涓之水在“三台爱心救助协会”相汇聚集成爱心的海洋。

  上工作。他说:干部不在大小,把事情做好就行。1995年,富起来的永联开始合并周边的贫困村,原来只有800人的永联村先后并入了周边6个穷村,成为一个万人大村。吴栋材: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共同致富。他是最美的基层干部。 韩晓鹏: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韩晓鹏在2006都灵冬奥会以完美的动作获得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成为了首位在冬奥会夺冠的中国男子运动员,也是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中国运动员。站在都灵冬奥会领奖台上的那一刻,韩晓鹏明白自己过去吃的所有的苦、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拥有这一刻他感到非常兴奋与满足。

  他认为:“做一辈子运动员,只要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比赛,在奥运赛场上拼搏过,即使没拿到奥运冠军,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就有意义。”晓鹏渴望站在奥运赛场上证明自己,渴望为祖国为人民赢得荣誉,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冬奥会上为祖国实现奖牌突破的中国梦。

  张昕宇从2004年开始探险活动,如登山、探洞;自己掌握动力伞、机动船、潜水、帆船及直升机驾驶技能;2006年学习野外求生、极限生存,至今已经完成世界探险之旅的三站:奥伊米娅康、索马里、切尔诺贝利。他认为人生就应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上面四个青春励志故事是我最感动、最喜欢的,就像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一样,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梦想,不管大或小,只要敢去追逐去努力,我们的人生都会大放光彩。我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在了解了这些励志故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我要更加努力地奋斗,为了我的梦想,为了我的青春,为了我们的中国!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1917年开始任职于北大,先后担任图书部主任、历史系教授、评议员、校长室秘书等职位。另一方面李大钊积极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并最终被捕,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少年读书的时代,正是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进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到了每个人的面前。幼年时,他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五岁时,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十一岁那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不久,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占据了昌黎、滦州等地。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虽然,祖父想让他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读书人,他却沿着一个爱国者和革命者的道路前进了。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来挽救祖国于危亡之中。“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李大钊如是说,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1913年,清政府北洋水师“复师之陈迹,渺不可睹”,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早稻田大学,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章士钊,二人时常共同探讨,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从中国攫取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条”要求。李大钊参加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并被推举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李大钊回述甲午战争后20年间痛史,提出:中国“待亡”已很久了!所以没有马上亡国,原因在于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形成的“均势”,此均势“牵一发,则全身俱动”。所以,欧战爆发,“正如铜山东崩,洛钟西应,而呱呱坠地之中华民国,遂无安枕之日”。不仅如此,他对日本政府的阴谋诡计洞若观火,他认为,“二十一条”是日本吞并中国之由来,是每一个中国人镌骨铭心、永志不忘的奇耻大辱。

  1916年5月,年仅27岁的李大钊在结束了两年多的留学生活后,从日本回到祖国,李大钊向国人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创造青春之中华。这是他当时的理想,也是他对国人,首先是对青年的号召。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出路就是要摆脱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建立一个青春的国家。

  1918年,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进入北大的李大钊,很快就置身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但标志着他正式投身到这个阵营的,还是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青春》。

  李大钊在《青春》中指出,中华这个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巍然屹立了几千年,创造了罕有的人类文明,这是历史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到了今天,它“衰老”了,“僵化”了,被以前的文明所束缚,背上了包袱。他号召青年勇往奋进,与旧传统割裂,去创造理想的中华。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认为地球也有无尽的青春,人类也有无尽的青春,并且引出民族有无尽的青春,国家有无尽的青春,青年有无尽的青春。也就是说,李大钊所说的“青春”实际上就是生命活力!

  为何这么说呢?李大钊觉得,追求金钱权力不仅是为今天享受,更是为明天的享受,所以放弃这些追求就不仅是为了保持今日的青春,而且也是为了保持明日的青春。他认为,放弃了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便可以完完全全地保持个人人格的独立,才能以这种独立的人格,与进化的宇宙竞进。人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的奴隶;没有物欲,也才能避免为逐物而造成的对自己身心人格的伤害。人若能做到这样,便会大水漫天不怕淹,大旱融化金石、烧焦土地不怕热,居住布满灰尘的小屋,吃糠咽菜亦可以成为尧舜。青春活力不会受到外界千变万化的影响而减弱;人的聪明才智也就不会被历史上陈腐思想观念所塞蔽。

  李大钊说,这就是通往青春之道,青年应沿着这条道路,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并在自己创造的与自己的生命生活有着不同层次关系的环境中享受无尽的青春快乐。

  1917年11月,李大钊受聘北京大学。从1918年1月开始主持图书馆工作。他在北大日刊上赠设《新书》栏目,用来定期公布引进的新书。李大钊认为,过去中国介绍马克思的著作非常零碎,最重要的也只是当做一种知识粗略地介绍,介绍的人对这个学问没有什么研究,也并不表示他赞同这个学说。他总是对身边的学生说:“要站在接受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宣传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他于是亲自组织学生翻译介绍马克思著作,组成了第一个研究翻译马克思著作的小组。在北大的一间宿舍里,李大钊和学生们夜以继日地研究,按照外语的语音,他们把这间“工作室”命名为“亢慕义斋”,今天的意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小屋”,从这个集体中成长起了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者。 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很多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受过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周恩来还组织了“觉悟社”,号召青年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李大钊开始筹划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始了不懈的努力。

  1920年,李大钊化装成商人护送陈独秀从北京到天津,在南下的路上,两人就“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探讨。随后,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会见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准备建党事宜。经李大钊的介绍和推荐,共产国际代表才得以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并去上 海会见了陈独秀。这年初冬,在北京大学红楼李大钊的办公室,以李大钊为核心和领袖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李大钊又和陈独秀多次通信,明确提出以“共产党”为名。在李大钊的关心下,相继建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北方各地党团组织。李大钊与陈独秀有“南陈北李”之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李大钊代表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他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等著名斗争。次年,受党的委托,与避居上海的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说明中共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后,他又同孙中山多次会见,两人“畅谈不倦,几乎忘食”。据宋庆龄回忆说:“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可以说,李大钊作为共产党的主要代表,为国共第一次合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6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犯天津大沽口,国民党被迫还击,击中了日本军舰。日本政府不但不对侵略行为认罪,还公然要求中国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腐败的段祺瑞军阀政府竟然全部接受了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5000名群众在天安门召开了抗议大会。会后,李大钊亲自举着一面红旗,走在队伍中间,到铁狮子胡同军阀政府门前示威。游行队伍来到军阀政府门口,段祺瑞反动政府开枪扫射示威群众。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史家胡同小学学生周正铭等46人惨遭杀害。面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为了使革命群众减少损失,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指挥示威群众疏散。当他看到几个受了重伤的青年倒在地上时,便一个个地把他们搀扶起来,织力量把他们背走。直到绝大部分群众脱离险境,李大钊才随着群众朝胡同东李大钊口走去。兵警见到他,用枪口对着他的胸膛,厉声喝道:“你是干什么的?”“我是做买卖的。”李大钊从容不迫地回答。当时李大钊穿着长袍马褂,微胖的脸庞留着八字胡,并戴着一副眼镜,很像个商人的样子。兵警信以为真,便用力搡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做买卖到这儿来,找死呀!还不快走!”李大钊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检查。当天夜里,李大钊召集了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了新的战斗计划。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关在京师警察厅拘留所里。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妄图逼他供出党的机密。李大钊坚贞不屈,不仅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他的“供词”却成了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必胜的宣言书。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并用竹签扎他的十指,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手指骨都碎裂了。酷刑折磨得他死去活来,敌人却没有得到一点东西,只得把他押回牢房。

  在拘留所里,李大钊不放过一切斗争机会,他领导被捕的难友进行狱中斗争;他向监狱的看守进行革命宣传。一个看守同情革命,李大钊争取了他,让他帮助传送消息。一天傍晚,这个看守悄悄地塞给李大钊一封信。他打开一看,是党组织写来的。信里说,北方铁路工人知道他被捕后受了毒刑,义愤填膺,强烈要求组织一支武装,化装潜入北京,打进京师警察厅看守所,营救他和同志们出狱。党组织来信征求他的意见。李大钊感到无限欣慰,因为工人同他心连着心。但他毅然拿起笔,借着从铁窗透进来的暗淡光线,写了回信。信中写道:“这种行动固然是工人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对我的爱戴,但今天完全没

  有可能实现这种计划,拘留所处于重重 武装戒备之中。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的,这已经是党的损失了。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的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当党组织把李大钊的意见转告给铁路工人的时候,工人们都为自己领袖的高尚品德而感动得落泪。

  4月28日,敌人用绞刑杀害李大钊等20位革命同志。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缓步登上刑台。当刽子手把绞绳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面对十九位即将遇难的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简短的演说:“我们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全国各地。这种子需要用鲜血浇灌,他们会开出艳丽的花。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聂耳,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乐曲就谱自于这位天才音乐家之手。郭沫若曾赞誉他是“中国革命之号角”。聂耳23岁短暂生命中留下的乐章,奏响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最强音,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前进!前进!前进、进!”

  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于云南玉溪一个贫苦的中医家庭。他自幼生性活泼,除了在校认真读书外,对音乐、戏剧、文学、美术和体育都有着广泛的爱好。1918年,聂耳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他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

  聂耳上中学时,正值中国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共云南地下党在学校开展工作,传播革命思想。聂耳从15岁就开始读马克思的论著,还写了不少读书笔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昆明也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1928年3月28日,聂耳亲眼目睹了共产党员赵琼仙老师英勇就义的情景。同年,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团省委负责人李国柱的领导下,参加了印刷散发传单、上街游行示威、到监狱里探望革命志士等活动,这使得他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断成长。

  1930年7月,他只身来到上海“云丰申庄”当店员,具体工作是采办、包装和寄发纸烟,由店里供给食宿,起初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工资,生活是非常清贫的,但聂耳仍然坚持抽空学习英语和革命文艺理论。 到上海两个多月后,经玉溪老乡郑易里等人介绍,聂耳加入了党领导下的反帝大同盟,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的行列中。后来有了一点工资,他就买了《音乐入门》和《口琴吹奏法》等书进行自学。

  1931年3月,聂耳报考了黎锦辉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并成为乐队练习生。在歌舞班里,聂耳除了担任乐队伴奏外,还经常在节目中扮演各种角色。聂耳曾连续4天每天演出3场,全身大汗淋漓,但总共才得到6元钱的报酬。他在日记中写道:“资本家的剥削,着实无微不至啊!”,“细想一下,这种残酷的生活,也不亚于那些工人大汗淋漓地在那高温下机械地苦作。”

  1932年“一·二八”事变,聂耳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的侵略罪行。他曾经跑到战火弥漫的闸北一带拍摄照片,结果被没收了胶卷,还差一点被日军抓走。后来,他又领着歌舞剧社中的一些人,到前线去慰问英勇抗敌的十九路军将士。

  同年4月,聂耳通过革命戏剧家田汉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党组织的关怀下,他下决心用音乐这把武器为革命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段时间,聂耳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写了一些关于电影和音乐的评论文章。7月22日,他以“黑天使”的笔名,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歌舞短论》。文章指名批评了中国歌舞的鼻祖黎锦辉所宣扬的“为歌舞而歌舞”的观点,抨击了他为追求票房价值迎合小市民阶

  层的趣味,演出麻醉青少年的香艳肉感的歌舞。文章刊出后,马上在“明月歌舞剧社”引起了很大的震动。8月5日,社里召开全体大会,不许聂耳参加。有人还大骂他“吃里扒外,忘恩负义”。当时,聂耳在日记中写道:“我着实不该和这般没有希望的人去鬼混,我要做的事多着呢!我是一个革命者”从此,他离开了“明月歌舞剧社”,另谋出路。

  1932年,20岁的聂耳在写给他母亲的信中,回答他母亲向他提出的婚姻问题时很明确地说:“我是为社会而生的,我不愿有任何的障碍物阻止或妨害我对社会的改造,我要在这人类的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业。”

  1932年9月14日,聂耳去报考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但没有被录取,于是他又去向外籍教师托诺夫学拉小提琴。9月中旬,上海左翼剧联的负责人赵铭奕写信将聂耳介绍给北平剧联。北平剧联负责人于伶去云南会馆找到聂耳,让他为剧联办的《戏剧新闻》撰稿,并约他参加剧联的演出活动。之后,聂耳接连参加演出了《夜店》、《起来》和《血衣》等剧目。

  10月28日晚上,清华大学毕业同学会为给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特邀剧联的“芭莉芭剧社”(俄语“斗争”的音译)到清华大学演出。当聂耳在舞台上用小提琴演奏《国际歌》时,台下有一部分右派学生起哄捣乱,还往台上丢石子,把担任钢琴伴奏的人都吓跑了。聂耳却鼓足勇气,在多数观众的鼓励和保护下,一直坚持把这首歌拉完,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提高。期间他郑重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时间仓促,来不及办理手续。北平剧联党组织专门写了一份聂耳在北平的表现情况,带给上海剧联,希望左翼剧联尽快为他办理入党手续。聂耳从北平回到上海后不久,就投入到党领导下的电影战线工作中。他先来到联华影业公司担任“场记”,并于1933年初由田汉和赵铭奕同志介绍,在白色恐怖最险恶的日子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夏天,聂耳为影片《母性之光》创作了一首电影插曲《开矿歌》,这是聂耳写的第一首表现工人阶级斗争意识的歌曲。在联华影业公司工作这段时间,聂耳还先后在《城市之夜》、《小玩意》、《体育皇后》、《渔光曲》等影片中,扮演账房先生、小提琴手、卖油炸臭豆腐的小贩、体育运动会上的医生、船夫等角色。11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蓝衣社”的匪徒用法西斯的手段砸毁了摄制进步电影的联华影业公司。聂耳由于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又率领公司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因此,公司借口他需要“休养身体”,将其解雇。1934年4月1日,聂耳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进入了英国人经营的“百代唱片公司”工作。期间,他组建了一个“百代国乐队”,灌制了他创作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7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在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已被国际音乐界视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作品。

  1934年的6月,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在上海上演。聂耳兼任导演和主演,他在剧中扮演打砖工人老王。他高超的表演艺术,获得了当时报刊舆论的一致好评。聂耳为这部歌剧创作的歌曲《码头工人歌》、《打砖歌》、《苦力歌》(后改为《前进歌》),也开始在群众中传唱。同年,党领导下的电通影片公司成立,聂耳为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桃李劫》作了著名的主题歌《毕业歌》。后来,他又为电影《大路》创作了《大路歌》和《开路先锋》等歌曲。1935年初,聂耳进入联华二厂担任音乐部主任,为影片《新女性》创作了《新女性》组歌。田汉的三幕话剧《回春之曲》在上海公演时,聂耳又为这个话剧创作了《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等4首插曲。同年3月,聂耳听说电通公司将拍摄影片《风云儿女》,有个主题歌需要作曲,他便主动去找编剧夏衍同志。看完歌词后,聂耳说:“作曲交给我,我干。田汉先生一定会同意的。”很快,聂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聂耳到日本后完成的。这首歌就是后来响遍大江南北、闻名于全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他耳闻目睹了无数革命者和战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英勇献身的事迹,那一幕幕都涌现在他的脑海里,使他满腔的激情像火山似的喷发出来。他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 的热爱,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满腔仇恨,都全部凝聚在这首杰出的革命战歌当中。就是这首歌,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上映唱遍了全国,给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935年4月,随着白色恐怖的加剧,党组织为了保护聂耳这个年轻有为的战士,批准他出国先到日本暂避一个时期后,再去欧洲和苏联学习。聂耳在日本的三个月,从来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总是不知疲倦、满腔热情地学习、工作。他就像一个火种,不断地播撒着革命文艺的种子。在这段时间里,他观摩过很多音乐、戏剧、舞蹈、电影作品,还应邀在东京中华青年会馆为中国留日学生作过报告。回到住处,他还要连夜记日记、写评论。同时聂耳先后从东京寄回《日本影坛一角》、《法国影坛》、《苏联影坛》等多篇评论文章,发表在上海的文艺刊物上。

  剧作家郭沫若曾给予聂耳高度的评价,他说,聂耳是“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其所著《义勇军进行曲》,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乎,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乎!”

  今天,当雄壮的国歌响起时,人们依然记得它的作者聂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做的巨大贡献。聂耳和他的精神将永远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身上传承、绵延。(文字整理:张炎良)

  “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3000字)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不应该将此作为负担。青年人不仅是‘中国梦’的建设者,而且也会成为‘中国梦’建设成果的收获者、享用者。”中央团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庆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只有尊重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才能让青少年真正做起“中国梦”,投身“中国梦”。

  青春是一轮弯月,虽不圆满,但却同样有着皎洁的光芒;青春是一艘小船,虽然不庞大,但却能经受风浪的洗礼;青春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虽不妖艳,但却能散发出阵阵生机。青春是人们从少年到中年的过渡期,是人生宝贵的阶段。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朝气蓬勃,我们奋发向上,因为我们拥有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并为之去奋斗,去坚持。在努力向前的道路上,我们慢慢体会着遇到的一切,一切坎坷,一切欢乐,一切一切的酸甜苦辣。但我们坚持着,坚信成功的甜蜜一定会最终属于我们,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见贤思齐,在塑人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武术演员李连杰,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不断追求着梦想。他从很小就开始习武,并每日刻苦锻炼,他在为自己可以将中华民族的武术发扬光大而努力着。正因为这个梦想,他不断努力,不放弃,最终在演艺界站住了脚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华民族武术的魅力与神奇,他实现了最初的梦想。现在,他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去奉献出他的爱心,让有困难的人们可以过的好一些。于是,他创办了慈善基金会。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同样遇到了问题与困难,受到了

  很多人的质疑,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持着,努力着,最终终于有了成果,他再一次的获得了成功。正是因为有梦想,正是因为他追逐梦想,坚持努力着,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出发,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青年人以实现“中国梦”为自己的梦想;而共青团组织则以帮助青年实现梦想为最大的梦想,激情、创造、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塑造更好的自我!

  还记得,阿里巴巴互联网的创始人马云,正是因为他曾对梦想的不放弃,才最终取得了现在的成功。他曾想考重点小学,他失败了;他曾想考重点中学,他失败了;就连大学,他考了三年,才最被录取;毕业后,又想进哈佛,又是没有成功。工作了,他总是遭受别人的冷嘲热讽。但这些总总遭遇,并没有把他打击到,反而给了他无限的动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终,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与努力,他最终取得了成功。事实证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坚持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

  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到这里,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与进步的社会状况下,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得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只有这样,你才会向前的动力,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仅仅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快乐,过得幸福。所以说,拥有一个梦想真的很重要。拥有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未来。

  而我的梦想,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党员,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首先就是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是获得良好工作的前提;其次,就是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如责任感、乐观豁达的心态等,拥有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创造幸福快乐生活的基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自己的承诺,自己的誓言,用自己的恒心与毅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注脚下的问题,那是没有未来的。”所以说,作为一名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为祖国的明天创造精彩。青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应该多关注我们的祖国,怀着一个美好的青春梦想,

  去努力,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去创造我们以及祖国的未来。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让我们成为有希望的一代,让我们的祖国成为有希望的民族吧!

  放飞青春的梦想,去追逐阳光,让我们一起点燃未来的希望,共同创造未来的辉煌吧!

  2011级针灸推拿学院康复一班 孟晓雨 2013年4月20日

  青春励志故事: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

  XX年4月,盲人郑建伟被英国名校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录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重庆黔江区的大街小巷。郑建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双目失明,却能考上英国的名校,其中有什么秘诀吗?一时间,郑建伟成为人们热议的中心。

  郑建伟今年30岁,是重庆黔江区中医院针灸科的一名普通的医生。他属于先天性失明,自打出生以来,没有见到过一丝光明,更不知道这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但这并不影响郑建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7岁开始,小小年纪的他就离开父母,一个人到重庆盲校就读。初中毕业后,他又辗转来到山东省青岛盲校读高中。XX年,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了黔江区第一个盲人大学生。

  XX年大学毕业后,郑建伟进入黔江区中医院,成了一名医生。在医院里,郑建伟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院里考虑他是盲人,行动不方便,在分配工作任务时,尽量照顾他,但郑建伟坚决不同意。通过努力,他的针灸技术十分出色,推拿手法,更是深受患者的欢迎。

  在医院工作的3年里,有一个想法始终在郑建伟的大脑里挥之不去,并且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读研究生。但是,国内没有招收盲人研究生的学校,要读研究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国。而出国呢?最大的拦路虎是英语。这时郑建伟的英语水平只达到会说"我的名字叫郑建伟"这样的程度,能行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XX年10月,性格倔强不服输的郑建伟决定辞职,在家自学英语准备考雅思。

  郑建伟的辞职引来周围人们的不理解,有人说:"一个盲人,能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已经不错了,瞎折腾什么呀!"也有人说:"真是自不量力,想出名吧!"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郑建伟不做任何解释。他只要认定了的事,就会义无反顾。

  对于郑建伟来说,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不说别的,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就颇费周折。他拿着《新概念英语》,四处寻找可以将教材打印成盲文的地方,但都碰了壁。没有资料,学习就无从谈起,那一段时间,郑建伟因为着急上火,嘴里都起了泡。

  有一天,他听说重庆图书馆能够做这方面的工作,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重庆图书馆在了解了郑建伟的情况后,深为感动,爽快地答应免费为他打印学习资料。这让郑建伟十分感激,无形中也给他增添了力量。

  走进郑建伟的家,就会看到在他的床头两侧,摞着两摞半米多高的英语学习材料,翻开来,厚实的牛皮纸上打印着密密麻麻的凸点和凹点。凸出的小圆点是盲文,郑建伟就是日复一日地用手触摸凸点,进行英语学习,时间长了,手指头竟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除了牛皮纸自制的学习材料,郑建伟还得依靠读屏软件。但读屏软件只能读取word文档或者文本文档文件,对于图片格式和pdf格式,郑建伟是一窍不通。可是最新的雅思练习题和参考书只有纸质版,郑建伟只得请家里人用扫描仪一页一页地扫到电脑中,再从pdf格式转换为读屏软件可以识别的word文档。转换的过程中会经常出错,郑建伟的父母就成了"校对员",这事做起来尽管很麻烦,但是一家人没有一个有半句怨言。

  就这样,从XX年底开始,郑建伟依靠摸和听,每天用五六个小时学习,英语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从XX年9月到XX年9月,他三次走进雅思考场,成为西南地区首位雅思盲人考生。雅思考试满分为9分,郑建伟首考成绩为6分,第二次为6.5分,第三次为6.5分,按照规定,凡是成绩在6分以上的考生,就可以申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学与学院的课程。于是,郑建伟向利兹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六所国外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并最终如愿以偿。

  当有人问郑建伟,医生工作看起来挺不错的,为什么会想到要辞职考雅思,去国外深造呢?郑建伟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说:"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尽管树会有弧度,会倾斜,有时甚至会面对狂风暴雨的摧残,但它始终是努力向上的。"

  "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说得多好啊,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不悲观,不颓废,不抱怨,心中充满了正能量,始终努力向上,此等境界令人钦佩,也值得学习。

  经典青春励志故事推荐

  华罗庚,生于19XX年11月12日,卒于1985年6月12日。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4年华罗庚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是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19XX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店主华老祥 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抱着书不放。

  1929年,金坛发生瘟疫,华罗庚也不幸得了伤寒病,终日躺在床上,竟有半年。后来病虽然好了,可是腿却残了,这一年华罗庚19岁。大病一场的华罗庚在床上学完了高三和大学一、二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因为左腿的残疾,华罗庚后来走路都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华罗庚还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在追求数学真理的路上,华罗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没有时间,养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他一直保持到晚年。

  “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的”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科学》杂志。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论文》深深地吸引了他。论文的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苏家驹,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代数运算上的错误,文章极具才华,但文章作者却是一个熊庆来从未见过的名字。熊庆来很纳闷,下意识地问道:“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真的是“无巧不成书”,恰好这时有一位江苏籍的教员在场,他想起了他的弟弟有一个同学名叫华罗庚,就回答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感到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内外著名的数学杂志上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访问学者,因为这样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可是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这位数学大师人生中唯一一张文凭竟是家乡那所新式中学的初中毕业证书。成功不会依照学历来选择人,而是看努力和钻研的程度。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献身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1938年,整个中国已是烽火连天,华罗庚在这一年完成了在英国预定的进修,他立即回国。启程时,好友劝他不必冒此风险,留在英伦各大学讲授数理,必受欢迎。但华罗庚一定要与自己的同胞共赴国难。于是他回到了西南联大,成了危难中国的一名教授。抗战时期,昆明是日军重点轰炸的城市,有一次,华罗庚就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而那时的华罗庚正和闵嗣鹤等人讨论数学。当学生挖起华罗庚时,发现他眼镜已经没有了,长衫的后半截没有了,咳嗽出来的都是鲜血。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仍然陶醉于数学之美,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即使到今天,华罗庚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的全部著作,仍然是世界数学王国里的经典之作。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之邀赴美进行学术访问。在美国的四年,他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认真研究了应用数学的情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要知道那时候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才刚刚诞生。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此时的华罗庚已经被伊利诺依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不少人都认为华罗庚不会回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此时的华罗庚内心是多么渴望早点回到自己的祖国。最终,华罗庚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携家人回国。1950年2月,在归国的船上,华罗庚写下了《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他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我先诸位回去了。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这一年,华罗庚40岁。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抵达北京。

  筹建中科院数学所,发现陈景润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讲授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典型群论》。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在华罗庚主持数学研究所期间,他开创了解析数论、典型群论等多个领域的方向。华罗庚组织撰写了《典型群》、《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等著作。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过程。20年前,当他第一次走上清华讲台时,还只是个助教,一个没有任何学历的残疾青年,是熊庆来慧眼识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不拘一格,给了华罗庚成长的条件,就像数学王国里充溢着灿烂的瑰宝一样,这样的事情解放以后经常在发生。

  1956年的一天,有一个叫陈景润的青年给华罗庚写信,提出他的堆垒素数论中第五章的方法可以用来改进第四章的某些结果,华罗庚大为赞赏。和当年的华罗庚一样,陈景润也仅仅只是一个厦门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华罗庚马上邀请陈景润参加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让他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当年熊庆来对华罗庚的知遇被不走样地演绎在他与陈景润之间。陈景润就这样来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XX年后,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登上了数学王国的顶峰。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陈景润总会感激地说:“我是华先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走后门’调来的年轻人!”不论陈景润走到哪里,都会特别自豪地和别人提起“我的老师华罗庚”。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华罗庚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气氛,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取了极大的荣誉。

  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

  1958年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在大跃进的形势下,许多科学家纷纷走出研究所,到实际生产中找课题。华罗庚出身贫寒,真心希望自己深奥的学术能为工农业生产生活直接服务。但华罗庚的专长是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等,这些高深的数学理论,怎样去和工农业生产直接联系呢?他在知识分子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华罗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大道如青天,独我不得出。”华罗庚开始从每一个数学分支里分析,尝试用数学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华罗庚参加了一个战士的追悼会,这个战士为了一个爆破面的成功,自己牺牲了。这件事对华罗庚的刺激很大,他说:“为什么不能够在生产雷管的过程中,让他的质量百分之百成功?”于是,华罗庚提出了道道工序要优选。华罗庚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1964年,华罗庚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认为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毛泽东回信称赞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华罗庚由此开始了他深入基层,跑遍祖国大地推广统筹优选法的工作。他亲自到工厂、矿山,冒酷暑、顶严寒,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工人农民传授知识,帮助他们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罗庚不能访问图书馆,还要时时提防四人帮的冷箭。有些心怀叵测的小人,华罗庚搞理论研究的时候,他们批评他脱离生产实际,搞统筹优选的时候又批评他不搞理论研究,华罗庚不为所动。他说:“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我只知道统筹优选对人民有利,我要搞;我知道,没有理论就搞不出优选来,所以理论也要搞。”

  在普及双法的道路上,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华罗庚还受着这样那样的攻击与干扰,华罗庚身心疲惫,身体每况愈下。自1965年算起到他去世,用了整整20个春秋寒暑,华罗庚走遍了祖国内地26个省份,行程超过20万公里,数百万计的人,得以聆听他的教诲,无以计数的人参加了实践。

  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

  1.创业追梦:叶庆平

  把自己心中的目标与梦想写下来,时常翻开来看一看,可以加强自己奋斗的动力。他17岁时在北京打工做保安,就立下雄心壮志,到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注册公司,他靠毅力寻找人生方向,成就事业梦想。

  2.存高远志:谢灿军

  秉承着对梦想的执着,在工作强度大、环境艰苦条件下,他研制中国先进涡扇喷气客机,带领团队勇于接受挑战,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连美国人还要用他的试验方法来对飞机安全性进行检测。

  3.慈善情怀:黎敏兰

  因为心动,所以奉献,他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注瑶山教育和扶贫救助,足迹遍布大化的千山万弄,帮助山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帮扶山区贫困生成就学业,“志愿服务--是一种被人、被社会需要的幸福”。

  4.使命召唤:沈从岐

  接受外国元首检阅,见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50年国庆阅兵、60年国庆阅兵,他打造了中国特色现代化仪仗队指挥刀,邓小平同志给此刀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下第一刀”, 我把自己的魂也铸到了里边,让它在离祖国最近的地方守卫着,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 5.浩气长存:尹进良

  2013年1月1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发生火灾,撤至安全地带的消防员——尹进良又立即重新深入火场进行搜救,壮烈牺牲,“85后”小伙的生命就这样在那一晚定格,他在火海中履行了一名消防战士的职责和使命,用青春谱写了一曲壮烈动人的凯歌。

  6. 永不言弃:韩晓鹏

  他是首位在冬奥会夺冠的中国男子运动员,也是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中国运动员谁能想到在空中飞翔刺激和过瘾的背后是危险和伤痛,曾经右腿膝关节韧带全都摔断,因为他心中的梦想依旧,坚持和拼搏成就了中国梦。

  7.孝亲大爱:陈斌强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他每周用布带绑着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骑电动车来回奔波60公里,风里来雨里去一晃就是好多年。

  8.志愿服务:李淑芳

  他自己出资在青岛市创立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带领着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使得那么多来自乡村的老师开拓了眼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感动。“灵魂深处闹革命,只有老师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前途。

  9.背起梦想:周月华、艾起

  丈夫艾起背起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周月华,这一背就是20多年,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

  10. 残疾英模:戴碧蓉

  她有一个令人尊重的称谓——“共和国的瑰宝”,45年前,她从铁轨上挽救了3个孩子的生命而失去了左臂左腿,造成终生残疾。1998年,全国第一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热线电话在株洲市开通,为打来电话的残疾人朋友开解心结,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11.卧底局长:陈家顺

  为了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的他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动人以行不以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中国梦的完美阐释。

  12.石油英模:孙波:

  从青年时代起,他树立了“石油报国”的远大理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油气事业,智慧+拼搏,28个月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他带领团队创造“中亚管道速度”,国际石油大佬们惊呼:“中亚管道速度无人能及”。

  13.童话妈妈:汤素兰

  她先后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奖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坚守着儿童文学阵地,守护着童年梦想,为无数孩子编织着美丽童话, 她的作品,给了无数人童年的一双翅膀,被誉为“有光芒的写作”。

  14.少怀远悟:李彦宏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知识与阅历再丰富,其覆盖面也总是有限的,在一个真正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应该向后来者无私地分享团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训,让他/她站在前人肩膀上迅速成长,团队的效率与“智商”才会不断提高。

  15.最美90后:铁飞燕

  她有着铁一般的性格,如燕一般的欢乐,她与奥运冠军陈若琳是2013年两会仅有的两名90后代表,2010年5月6日傍晚,他用双手托举起掉进河里的五个工人。她把高跟鞋一脱,一个猛子扎入河底,为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她被誉为“最美90后女孩”。

  16.青春之歌:桂千金

  她是不折不扣的“80后”, 大学生村官,被评为“江西省十佳大学生村官”, 两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在畲族爬山越岭,经常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扎根畲乡,服务畲民,急民之忧,解民之困,决心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17.助弱扶困:买世蕊

  她是全国劳动模范、拥军模范、三八红旗、人大代表,是河南省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她几乎家喻户晓,人们用“好人”这个简朴的词称呼她,不是因为她的诸多荣誉头衔,而是30多年来坚持助弱扶困、好心做善事积累起的口碑。

  18.当代雷锋:庄仕华

  他是一名军医,把38年最美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天山南北,平均每天近30例手术,爬雪山、越戈壁,行程40万多公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0万多例,无一失败。各族人民把他的名字刻在锦旗上,更把他的照片放进全家福。

  19. 强己律己:孙林夫

  他曾荣获詹天佑青年奖、霍英东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在ASP平台建设过程中,作为先进制造领域“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战略报告的总执笔人,在无数的个人荣耀和惊人的成果背后,是他付出的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

  20. 中国智库:于今

  知名青年学者、城市更新专家、科学发展观研究工作者,他以年轻学者少有的战略眼光、民族责任和深邃的洞察力,游弋于多个领域和学科之间,在短短十年时间,没要国家一分钱,以积极倡导和致力于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而在中国政学界闻名。

  21.青年创业榜样:徐瑞明

  掌控4家高新技术企业担任董事长,投资控股经营10家高新信息技术企业担任董事职位,旗下企业资产过亿元人民币,他通过亲身实践,不但体现出了一个积极创业、健康向上的青年形象,而且鼓舞了一代八零后,曾一度被媒体称为“山东的小比尔盖茨”!

  22. “微观”逐梦人:潘建伟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在短短几年里,他带领的研究小组竟然能够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发表36篇论文,极为罕见。他十七年不曾改变“中国梦”,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23. 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专家,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预警机,引领机群,分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他告诉年轻人:“人生关键在于坚持,坚持努力,不管干什么都会有出息。”

  24.感恩心常在:安利利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获得“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她早年饱经磨难,成长中一直没有忘记党和政府以及好心人的大爱,他认为知恩反哺的实际行动更具力量,带头到贫困山区支教,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25. 务工青年榜样:张春丽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联委员。他是到深圳七年的外来青年农民工,刻苦钻研薪资制度,定下了目标“要做就做最好的农民工”,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改变着人生轨迹,团结身边的力量指引一批批青年务工人员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的人生。

  26. 最美笑脸:谢小利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09级学生,硕士研究生,她在校的时候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心社的爱心义卖活动等,2013年1月31日下午,她因伸手去拉落水少年时,滑落鱼塘,不幸遇难,被网上称为“最美笑脸女孩”。

  27. 倾力报国:郑哲敏

  中国物理学家,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代一代科研人员,像他一样,将青春埋首于实验现场,用汗水书写巨龙腾飞的传奇。

  28. 太空玫瑰:刘洋

  少校军衔,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经过两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飞向太空。她是炫目的太空玫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绽放出最耀眼的美丽。

  29. 放飞梦想:刘旺

  大校军衔,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乘坐神舟九号飞向太空。他寄语青年朋友: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好本职,焕发出青年人应有的青春和活力。

  30. 我心执着:景海鹏

  大校军衔,空军一级飞行员,我国首批航天员。他入选神舟六号、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他由此成为中国航天两度飞天的“第一人”。“生命对每个人都非常的宝贵,谁都怕死,但是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付出生命。”

  31. 战胜自己:陈一冰

  两届世锦赛上获得了吊环的冠军,中国男子体操队队长。他说:“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总是想着和别人比家境,比背景,眼光总是落在别人身上,最终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不论他人如何,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你也可以是冠军!”

  32. 80后科学家:刘若鹏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创始人、院长、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家组专家。2009年年仅25岁的他成功率领团队研制出宽频带的超材料“隐形衣”,这一成果被刊登在当年的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上,2010年超材料被《科学》杂志评为过去十年人类最重大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33.心暖天晴:何飞

  他是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2年感动保定年度人物、2012年度保定市优秀自强自立大学生。从9岁起,母亲患上了兴奋型精神分裂症,每到寒暑假,他就拼命打工挣钱养家,自强不息带着母亲上大学,母亲成为她的精神支柱。他从事爱心事业,传递青春正能量。

  34. 改变“饰”界:叶国富

  35岁的他白手起家,以坐拥21亿的资产在《2012胡润少壮派富豪榜》中排名第16位,拥有数千家门店,是中国最大的饰品连锁企业。他经历一次次创业的失败,但 “相信”和“坚持”是促进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他的梦想是到2016年“哎呀呀”集团的总资产要达到一百个亿、开一万家店。

  35.大山阿爸:叶树元

  22个年头,66个孩子,80多万捐款20多年来,他资助了彝、傣、哈尼、汉等不同民族贫困山区的孩子念书。她组织志愿者,聚集爱心人士,成立“三台爱心救助协会”, 开办 “树元爱心网店”,成功注册“叶树元”牌商标,把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36. 寒江救人:麦热达尼

  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12年11月10日深秋,他经过荆州长江宝塔河段时忽然看到一个女子走向江心,连棉衣都顾不上脱就跃入寒冷的水中,将落水女子救上河岸,他双手抱胸,冷得发抖,却将自己的外套套在了落水女子身上,直到120救护人员将落水女子送医。

  37. 逐梦青春:李佳鸣

  她是澳门殷理基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澳门青年联合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有梦想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有耐心和韧劲,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1993年,他从美国回到澳门,打理家族的生意,从深入基层、接触员工做起,让公司焕发新生机。

  38.青春献西部:许晓艳

  她是“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在“西部十周年巡回报告会”上演讲时,引起现场来自80多所高校学生代表的热烈掌声。她的爱人与她一样都是西部志愿者,扎根在新疆,“希望每一片贫瘠的土地都能生长希望,每一张贫苦的脸庞能绽放微笑”。她总觉得,趁年轻,就应该多做点纯粹的事情。

  39. 十年圆梦:刘英俊

  他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十年来,几乎参与了所有拉萨重大城市项目的策划、前期、以及建设管理工作,拉萨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为这些变化和发展由衷地自豪,因为他为之努力过,也见证了很多留藏志愿者为美好西藏建设做出的贡献。

  40. 难忘西部情:梁爽

  她作为“中国梦·西部情”西部计划十周年巡回报告团成员,一席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感动了她自己。她从大学一年级就多次到内蒙支教,和其他4位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从校园到乡村,历经艰辛,在支教活动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41.青春无悔:张涛

  他是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经理,获得第1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他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援建最前线,苦干3年,跨越20年,玉树援建工作是他事业上的一个新起点。只要是国家需要,不管多困难都要义不容辞的去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2.梦向高空:唐登平

  他是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机载雷达电源系统专业组组长,高级工程师。从我国开始装备机载雷达,到国庆阅兵的空警2000,再到之后的一系列雷达,作为设计师,见证了中国机载雷达发展的整个过程。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并坚持不

  懈,如此才能青春无悔。

  43. 因梦坚定:李欣蓉

  她是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党委副书记。无数个黑夜,她独自穿梭在茫茫的甘蔗林中,有过疲惫、有过恐惧、有过泪水,却从来不曾有过后悔,她毅然投奔农村、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致富。

  44.公益梦想:廖智

  她在汶川的地震中失去双腿后领悟到自己的使命,得到救助到现在去震中救助雅安的灾民,这中间隔了五年。从舞蹈老师、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到现在的雅安救灾志愿者,虽然身份不断改变,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公益领域的草根中国梦。

  45.润物无声:周晓芳

  她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赴甘肃省山丹县陈户中学支教。怀揣着一个梦想到西部广阔的天地,经历一段不同的生活,努力锻炼自己。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她没有退缩,凡事少说多做一直是她的座右铭,用真实而平凡的梦想撑起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46.美丽永恒 :孙光明

  他出生于陕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左手先天性残疾。2010年大学毕业后,光荣地成为一名“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下定决心: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事,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青春励志故事推出张丽莉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张乐 吴楚 贾元熙)今天,饱蘸着沈星家人、同学和战友思念之情的《青春励志故事:沈星》正式上线。两天前,即5月19日,中国青年网“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推出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两期青春励志故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形象地再现了两位英雄的大爱人格和青春轨迹。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东方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全国300多家网站进行同步转载。

  5月19日的《青春励志故事:张丽莉》主要由深度报道《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新闻片《用爱和责任书写青春之歌》、图片集《播撒师爱 润物无声》与短片《做一个温暖他人的自己》组成,对张丽莉老师的救人义举进行现场还原,探寻她的日常工作状态,挖掘生活琐事之中她所流露出的对学生的爱、对同事的暖、对家人的情

  记者写道,在张丽莉老师的青春历程中,学生生病了,她会买营养品去看望,落下的课找时间补上;学生过生日,她在黑板上写满祝福的话;学生上自习,她替学生做值日,给他们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学习时间;体育考试下大雨,她把自己的伞和衣服让给学生,保证他们考出好成绩;家长会天气热,她自己掏钱给每位家长买冰棍;放学时学生等不到来接的家长,她主动打车送孩子回家点点滴滴尽是无私的爱与付出。

  佳木斯十九中语文组的王彬老师说:“丽莉是个非常阳光的女孩,我还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我把她的名字写成了‘丽丽’,她笑着对我说,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你记住美丽的茉莉花就记住我的名字了。”

  在团组织工作的张女士读了青春励志故事中《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后向记者说道,自己深受感动,内心被真情撞击,感到张丽莉老师的义无反顾与无私的壮举非常让人震撼。“看了文章,我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张丽莉老师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大爱,再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一下子感觉释然了。” 据悉,张丽莉老师目前正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在成功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后,状态相对平稳,已经能够喝少量米汤等流食,不过仍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病情依然复杂。预计将于21号下午对张老师实施骨科手术。

  张丽莉住院期间,无论长幼、不分职业、撇开亲疏,一拨又一拨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为带来他们对这个80后女教师的祝福与敬意,张丽莉已然成为一个巨大的“爱心磁场”,呼唤着仁心厚德。

  今天推出的《青春励志故事:沈星》讲述了青年军官沈星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儿童,最终壮烈牺牲的故事。全部内容由深度报道《新时代青年军人之星》、纪录片《赤胆忠心 英雄一路走好》、图片集《舍身一跃 勇救落水儿童》与小短片《凝聚优秀和高尚的力量》等组成,再现了沈星英勇救人的瞬间,追溯他的成长轨迹,鲜活地呈现出英雄沈星立体的人生。

  为真实展现沈星的励志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电话采访了多位沈星的战友、同学以及目睹沈星救人和参与打捞沈星的有关人士。

  “他被打捞上来时,穿的是半袖体能训练服上衣,手往头顶上托,还保持向上推人的姿势。我们许多人当场就哭了。”文章中,参与搜救的青州二中体育老师刘建平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沈星的本科同学、新兵连室友张文斌则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他那个人很善良,又很认真。他当班长、当队长助理,跟《士兵突击》里一样,‘不抛弃,不放弃’。” 张文斌记得,大四毕业时,5公里的体能考核是军校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大家体能有差距,总是有快有慢。为了让全队都能取得好成绩,作为队长助理的沈星总是把跑得最快的安排在最后,跑得慢的在前面,后面的同学喊着口号推动前面的同学向前。沈星把全队看成一个整体,他总说‘不能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最后也正是在他的鼓舞下,我们全队的考核都合格了。”

  沈星的初中班主任张淑会也和中国青年网记者提起:“这娃从小就乐于助人。” 有一年冬天,教室的门关不牢,风一吹就“咣当咣当”响,凉风直往教室里灌,沈星就悄悄从家里带来锤子、钉子和一块自行车内胎,等放了学,同学走得差不多了,他把车内胎钉在了门框上。大学考入军校,沈星所在的队伍恰恰也是秉持“雷锋班”光荣传统的先进集体。据他的同学周明奎回忆,“他经常带队去敬老院探望老人,一有时间就去给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有一位90多岁的田奶奶,因为年事已高有些痴呆健忘,但只要沈星和他的战友们去了,她就能认得。沈星不去,她还会一直念叨。”

  沈星走了。在他宿舍的台灯上,挂着一张小小的蓝色卡片,这是他生前给自己的一句座右铭:“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感召,把优秀的人、高尚的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英雄已逝,万人空巷悲歌送。5月16日,沈星被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5月17日,隆重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式之后,沈星被安葬在青州烈士陵园。他与星空同在,守卫着这片他热爱着并曾洒下青春汗水的土地。他的精神感召着广大青年,万千网友留言纪念烈士:“怀念你,是要抖落心灵的蒙尘。我们要行动起来、拒绝冷漠,要像沈星一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世好人!”

  《青春励志故事:张丽莉》和《青春励志故事:沈星》是中国青年网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推出的“青春开新风 美丽绽星空”系列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该系列报道已刊发《“美丽星空”灿然绽放绝非偶然》、《自我与他人,谁的生命最可贵?》《帮助别人,也就是在解放自己》、《多利他少利已 多刻苦少享乐》等文章。

  中国青年网自5月18日起,还在网站重要位置专门开辟“向张丽莉沈星同志学习活动专栏”,与网友们一起就张丽莉、沈星现象进行讨论。中青微博为张丽莉和沈星事迹的宣传分别设置了“祝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军官沈星 舍身托起生命的希望”两个话题,同时制作微博首页和内页的人物banner。 微博话题刚开通,20分钟之内就收到了来自中青微博40余位网友60多条微博。其中,定兴团委、长春共青团、信阳共青团、中石大工业1102团支部等20多个地方团组织、团支部对两个话题给予了大量转发和评论。

  “信阳共青团”说:真的很令人感动···人之初性本善,最初的反映是最真实的体现!上善若水,大爱无声。感谢张老师的付出,希望一切安好!

  网友“热血青年”表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向英勇无畏的军官沈星致敬! 广大团员青年向张丽莉沈星学习的活动正在持续走向深入,中国青年网将继续跟踪报道。

  “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

  以青春梦想串联励志之旅,从励志感悟寻访圆梦征程。“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讲述亿万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引领广大青少年焕发热情与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戴碧蓉

  湖南省株洲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协会副主席。少年时期饱受残疾之苦,青年时期又历经了丧子之痛、癌症折磨。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了人生的灾难,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开通“戴碧蓉热线”、创办服装厂,用自己的经历激励那些身有残疾、对生活悲观失望的人们。她的故事已被收入了全国小学语文课本,题目就叫《小英雄戴碧蓉》。

  铁飞燕

  云南昭通人,2010年5月4日随父亲一起到绵阳旅游,飞身跳河勇救4名落水工人。其见义勇为的事迹传遍了巴蜀大地和彩云之南,被网友评为“最美的90后女孩”、“英雄,中国的骄傲”、“90后的楷模”。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何飞

  6岁父母离异后,何飞开始照顾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母亲,靠拾废品、打工撑起自己的家。2009 年,何飞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开始带着母亲上大学,他的梦想是“给妈妈一个真正的家”并一直为之努力,曾先后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北“90后”道德模范。

  桂千金

  2010年7月大学毕业后,经过层层选拔,2010年9月桂千金被选聘为樟坪畲族乡樟坪畲族村大学生村官。2012年2月任樟坪畲族乡黄思村党支部书记。两年来她行程2564公里,走访畲民3612人次、为畲民办实事好事500多件,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十佳大学生村官”,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淑芳

  李淑芳――“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创始人。2005年,她自己出资创立了全国首个关注农村教师成长的志愿者组织,做农村教师的“希望工程”。

  为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李淑芳创出了“同课异构”教师实境研修模式,把培训现场转移到课堂。除此之外,工作室还通过“送教下乡”、“校长发展联盟”、“教师成长联盟”、“大学生联盟”等活动全方位推动农村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

  “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成立至今,网站已有注册会员1万余人;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近200次;累计培训干部、教师数万人次。工作室的足迹遍布山东省内临沂、威海、潍坊、淄博、泰安、肥城、荷泽等多个市县,以及河北省、河南省、江西省、贵州省等许多地区。

  在李淑芳和她的志愿者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培养出了1位全国最美乡村教师、23位全国优秀校长以及24位全国优秀班主任。

  黎敏兰

  民间爱心公益人士,2008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随后两年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服务。2010年7月,黎敏兰成立注册了野百合公益联合会,继续服务大化的教育、医疗……她倾心帮扶山区贫困生完成学业,关爱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李亚鹏

  演员,慈善家 新疆乌鲁木齐人,李亚鹏才思敏捷,大学时的他就策划了朗朗上口的某学习机广告词,并独立组织策划了一场摇滚音乐会,2002年创办“嫣然天使基金”,他敢为天下先,创办的婚庆网站运营9个月就达1000万美元市值。

  姚新义

  盾安集团创始人,现任盾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从1987年开始,姚新义放弃“铁饭碗”,靠900元起家,在一间狭小的猪舍里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小工厂。此后25年,他梳理结构,建立体制,稳健经营,锐意创新,成就了一个今天的国内企业中排名271位的庞大商业帝国。

《青春励志故事大全_青春励志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青春励志故事大全_青春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安徒生故事大全(合集六篇)03-13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汇总四篇03-13

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精选5篇10-10

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通用4篇)10-10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集合6篇10-10

霍金的故事大全(合集4篇)10-10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集合5篇10-05

关于寓言故事大全【三篇】10-05

自编短篇科幻故事大全集合5篇10-05

扎心情感故事大全范文汇总三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