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手机站

[士兵突击的观后感]电视剧士兵突击观后感1500字

时间:2018-01-23 12:39:41 观后感 投诉建议

  《士兵突击》是一部国产军旅题材的电视剧。该剧立足军营,真实再现了当代军人的坚定信念、追求,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国家,对人民,对党,对社会的高度忠诚。关于电视剧士兵突击的观后感,烟花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你们喜欢!

电视剧士兵突击观后感

  电视剧士兵突击观后感1500字篇一

  从看完第一遍《士兵突击》开始就想写些东西了,因为难得如此热血沸腾,难得如此感慨万千。关于这部戏的评论有很多,立场也很分明:喜欢或不喜欢,几乎没有中立。在一片叫好声中,一贯新锐的《中国青年报》逆潮流而动,将《士兵突击》拱上了最烂剧集评选亚军的“宝座”,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铁杆“突迷”们在各种公开场合用各种方式对中青报做出回击,有的甚至宣称从今以后不看中青报。我在电脑前冷冷地看,不发表任何评论。因为认定这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用言语无法分出胜负,即使较出了高低,也不能就此定论正误。

  我与许三多是截然不同的人,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认同并且尊重他的价值观。自己似乎是在没有经历单纯的情况下就直接变得世故并且圆滑了:很习惯地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很自然地在有不同意见时做坚决的大多数。而许三多几乎不知“世故”为何物,他那么单纯地在那微笑,他对所有事物都那么友善宽容,他的世界没有黑暗,他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他说“我不打牌,打牌没意义”,他说“成才,不抛弃,不放弃”……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他的思维方式是认准了一个东西就努力地去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别人认为的最好,为父亲活,为史今活,为钢七连活,直到遇见袁朗后他才开始学会为自己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眼前老是晃动着许三多那一口可以当灯泡用的白牙,在他的思维中人没有好坏亲疏之分,他自觉地将出现在身边的人当作朋友当作战友。他并非看不懂某些人刻意的疏远甚至隐隐的敌意,他其实相当敏锐,只是他没有“敌人”的概念。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生存哲学,我们中的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因为我们害怕被人拒绝,因为我们害怕遭人白眼,因为我们害怕出丑,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因为我们没有耐心。

  与许三多相反,我的生存哲学是“将一切做到自己认为的最好。”我会对某些必须达成的目标保持执着的态度,所以编剧兰晓龙说“每个人都是许三多,每个人都有异常固执的时候”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不会对身边出现的所有人都表露善意,“界限分明,棋逢对手”是我所崇尚的交往方式。“单纯到强大”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它很美好,但真正的实践者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与许三多的生存哲学在此发生严重碰撞,他坚守的单纯友善与我坚持的复杂谨慎大相径庭。好在自然的美好和伟大就在于“和而不同”,我不认同他的生存法则但不排斥他的生存权利,就像单纯的许三多或许永远也做不成复杂的成才,但不妨碍他们成为世间最铁的朋友。价值观不同又如何?处事原则不同又如何?没准差距才是美丽,相异才能永恒呢。

  坦白来说,剧中我最喜欢的人是袁朗,他的生存哲学比较具有普世性:在合适的地方说合适的话,在战场上用能力,在生活上用智慧。真实战争的淬炼,琐碎生活的打磨,造就了妖孽一样的袁朗。他自信到张狂,但同时又保有血性和仁慈,无比强大又无比柔韧。价值观上没有许三多的固执,为人处世上没有许三多的单纯,生活上又没有我等芸芸众生的世俗,因而难以比肩难以超越,普世性之外也就多了遥不可及。

  有评论家认为《士兵突击》之所以被列入烂剧行列主要源于它过于明显地宣扬盲从和政治教化的意图,意即借许三多这个人物符号来向全民灌输“听话”思想。我琢磨着有此论调的人目的肯定不单纯,一部电视剧而已,哪来那么多政治含义。康洪雷在拍完这部戏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发愁它卖不出去收不回成本,如果不是网上的观看热潮在平面媒体上产生作用,它有可能连上地方台的机会都没有,何来“政治宣称”之说?退一万步而言,单看剧情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许三多单纯但不愚蠢,许三多听话但不盲从。一个记忆力超群的孩子,一个写日记字字珠玑的孩子,你能说他智商有问题吗?一个可以说服妖孽袁朗改变主意,一个可以在演习时按照形势自发改变进攻路线的孩子,你能说他盲从吗?只能说他是固执得过头,善良得过界而已。

  当然,永远不要将王宝强等同于许三多,他们形似乃至神似,但终归为“似”而非“是”。所以,不要将对许三多的美好想象尽数放到王宝强身上,他注定会让你失望,没有人经得起这样的道德考验和人性负重。戏里戏外,生活娱乐,还望一一分清。

  电视剧士兵突击观后感1500字篇二

  应该感慨,好久没看到这么优秀的军旅电视剧了,一直以来,看到电视里穿军装的,就换台走人。可是我看到《士兵突击》的第一个镜头,就转不动眼睛,疯狂地在网络上搜索,终于BT下完整的、还算清晰的全部28集。两天一夜看完,数次泪流满面,看完意犹未尽,心潮难平,于是,又把原著小说看了一遍。回味了一天有余,感觉,如果不写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这几天的激动与泪水。

  感情,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生命之源。很难想像一部毫无感情投入的作品,会因其它因素而深入人心。《士兵突击》,就是以战友之情贯穿始终,以极纯朴的语言、极平淡的细节一一刻画出士兵之间那股血浓于水的战友深情。当然,感情也是多样化的,但再多样化的感情,如果离开了朴实的生活根基,即使能让人感动一时,却绝不会有让人持久不忘的生命力。

  战友之情,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就象现今衣食丰足的人们无法理解祖父辈们在那个人祸大于天灾的岁月对一粒粮食的珍惜,就象一个无信仰的人无法理解藏传佛教信徒磕长头去朝圣的虔诚。一个从未当过兵,从来没有与士兵一起生活过的人,也无从理解当兵人之间的感情,无法理解诸如“一个车皮拉来的”“他是我同年兵”“他是我的兵”“他是我班长”“他是我老班长”之类随口而出的词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士兵突击》战友感情刻画的成功之处,就是这些平实的、当兵人身边的话语与事件。指导员要带新兵许三多这个“呆兵”要离开驻守草原的五班,许三多偷偷跑出去躲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被班里战友“收拾”,初时大笑,后来嚎淘大哭,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走!我离开过家,我不想再离开家!”此语一出,就让我与银屏上的兵们一样热泪满眶。这一句话,有千言万语在内:五班,已经被这个离家的孩子当成第二个家,五班战友,已经被这个木纳新兵当成了亲人,这次离别,跟当初离开家乡离开父亲哥哥这些亲人的感觉一样,却因为这重复的别离情绪而更加伤心……我至今记得,我把一个新兵送到靶场看护班时,一路上那战士兴奋得又说又笑,但在我说“你在这儿跟着班长们好好干,我要回去了”时,他放声大哭:排长,我跟你回去!声嘶力竭地哭喊,让他回复成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他不是想抗命,我知道,他就是离不开三个月一起风雨共度、摸爬滚打的战友。离开新兵班,还有我在身边,但离开了我,他就再也没有那段日子生死与共的人了……

  剧中这些情节,俯首皆是。五班长老马要复员了,却一直惦念着许三多,好不容易找到演习场,四处问“许三多来了没有?”而许三多因为刚刚暴露伪装、让七连一个星期的伪装训练成果付之东流而郁闷不已,本来只是郁闷,只是伤感,但他在装甲车内一听到老班长的声音,马上就泪如泉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马是他第一任班长,是亲人。在别人面前可以掩伤而笑,但在亲人面前,我们却永远只会流泪疗伤。虽然,许三多最终没有走出装甲车与班长见面,可是,那种灵魂之上的牵挂与依恋,信任与亲情,已经见不见面都无所谓了。

  许三多成为钢七连的尖子兵到师部示范射击归来,发现班长史今要复员马上要走,就抢包扑到床板上压在身下死不松手,坚决不放班长走。网上不少评论说,这情节有些失实,有些过头,包括许多当过兵的人也这么说。那么,我只能说,他们看这个电视剧是走马观花,或是,细看了却未能理解其中的感情线索。许三多从一个“呆兵”成长为一个训练尖子,成为标兵专业户,成为连里的NO.1,离不开史今这个“军中之母”——一个好班长的教导与关爱,许三多能成为一个好兵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为了班长一句话:只要你进步了,班长就进步了,班长进步了,就不用退伍了。于是,他才玩了命的训练,把自己所有能拿 回来的名次全部拿了回来。史今,作为一个班长,确实也值得许三多为他如此痛哭失声以至于敢抗命不遵。那种细心,那种处处为许三多着想的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无一不体现着他做为一个班长、一个兄长、一个战友的伟大。

  钢七连,这个连散人走、在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中被打散的优秀连队,被编剧与演员们抓住了魂,所以演出的一场场男人之间的感情戏无不让人动容。尤其是连长高成这个角色,个性,热情,豪爽,有能力有魅力更有朝气还有点孩子气,即富有本剧的特色,又是一个在任何军营中都能找到其原型的基层军官形象。只要他订的标准你达到了,你就是他眼里的红人,你就可以跟他没大没小甚至可以踢他屁股,但如果你达不到训练标准,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他对你也视若不见。他不是那种可以“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形”的高大全的模范、标兵之类的形象,一喜一怒全是生活化的、个性化的,一言一行那样的可亲可信。所以,由他而始,钢七连形散魂在,战友之情无时无刻不把那个散在各处的兵们紧紧维系在一起。

  至于后半部分,许三多成了老A,战友之情又有了哲学意义上的升华,由简单的认同感、亲切感,逐渐上升成生死相依、生命相托的战斗情谊,“不抛弃,不放弃”,是此剧全部灵魂的概括,也是它所描述的战友情深的根源所在。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不仅是一首歌,一句口号,这是千百年来所有当兵人用鲜血与生命铸成见证的战友深情。

  电视剧士兵突击观后感1500字篇三

  我是个军事爱好者,不是真正的军迷,因为一些部队上的装备说不上来,从小想过当兵一直没有成行,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向往军营,“没当过兵后悔一辈子,当过后后悔半年”真是不错。没有到过军营去磨练一番,更是喜欢看些军事小说、电影、电视剧,比如《国之利刃》、《兵王》等,一部《亮剑》是先读了小说,再隔三差五的浏览了下电视,应该说在剧中李云龙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因为看说小说的缘故,电视不是很吸引自己。《士兵突击》就不一样了,只是偶尔看到一些海报片花,很期待是什么,里面有什么惊喜呢?马上迫不及待的下载了,然后昏天昏地的看了好几个晚上,里面的二个主角一个是成才,一个是许三多。整个故事讲得是发生在钢七连里这二个农村兵的成长过程,成才生长在一个父母比较溺爱、经济比较宽松的家庭中,从小就有些小聪明,性格很自我,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而三多则是在有三个儿子的单亲家庭里,从小就是被父亲龟儿子叫着长大的,在家长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臭小子,动则脚踢手打,在小伙伴中也是挨打受气的份儿。

  就是这样的两个农村兵在新兵营里,成才很聪明的展现自我,完美的无缺点而留在钢七连;许三多笨拙的表现,什么都要比普通人多花几倍时间才能做好,部队把他放在了方圆几公里没有人烟的红三连五班。在这里他遇到一个迷途的老班长—老马和一些无所事事吊儿啷铛的老兵油子,按说在没有人考核没有人来管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环境中,完全靠自己自觉是难有一番成就的,可是在主人公许三多眼里,人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很朴素的一句话:“人活着是为了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在这里,他完全自觉的按部队的要求正常出操、做内务,帮助别人整理内务,在同班冷嘲热讽中为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完全靠个人的努力修了一条用全班人员命名的道路,整出一个用红五星做点饰小广场,在他坚持与执着下愣是把一个从没组织没纪律、作风懒散的班变成一个上进想做有意义事的先进班。

  应该说主人公许三多是幸运的遇到了几个很“傻”又很有骨气与血性的战友,从慧眼相中并能坚信他能是一个响当当士兵的史今,是他让许三多知道如何做到“好好的活”,在他的鼓励与培训下让许三多真正成为一个兵;再到找到归途的老马,在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找到曾经的“血性”,是他的坚持下让许三多得到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不是去占居不该属于自己的那分奖赏;再到原来一直瞧不起许三多笨拙样不喜欢他的老乡伍六一,而正是他在老a选拔赛中为了让许三多能胜出在,最后关头果断的拉响弃权弹,而战时哪就是光荣弹啊!可以说他们都很“傻”,他们在成就许三多的同时都没逃脱退伍回家的“厄运”,成了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他们确实是“傻”——他们把自己的大好前程弃之不顾,让我们的部队损失了一个个好兵。但是他们却又那么的“聪明”——为我们的部队培养了一个更好的兵!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吗?

  整部电视剧是以“不抛弃、不放弃”这种精神贯穿始终,让成才二进老a很好的说明这点,在部队里自私、自大的性格是要不得,因为在战场上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命交给一个自私的家伙,他也不会融与一个整体,也没有机会与同组人员同进共退。正因成才不知道这六个字的含义而让老a的队长袁朗无情打发回去,当他在许三多待过的五班懂得了这六个字的真正含义后,再经过战场的洗礼后最终才真正成为老a的一员。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触动最大的是我们的子弟兵牺牲了很多,是他们保障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有了他们守护国门我们今天才能在明媚的阳光下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而通过这部电视剧更让自己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是:活着就是为了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能安逸于现状,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一切,学会不抛弃、不放弃一切努力去战胜所有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做也就是很好的活了。


  

《[士兵突击的观后感]电视剧士兵突击观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士兵突击的观后感]电视剧士兵突击观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创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4篇】04-23

观看清廉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4-23

贪欲之害警示教育片观后感汇编4篇04-23

流浪地球2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通用5篇)04-23

典籍里的中国说文解字观后感汇编4篇04-23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600字精选五篇04-18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800字大学生集合5篇04-18

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大学生心得汇编5篇04-18

歌曲沂蒙山观后感范文三篇04-18

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精选三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