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摘 手机站

曹雪芹名 霑 怎么念_曹雪芹是怎么死的?揭秘曹雪芹的死因

时间:2019-02-04 09:34:00 生活文摘 投诉建议

曹雪芹是怎么死的?揭秘曹雪芹的死因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于清乾隆27年壬午除夕(周汝昌先生考证为乾隆28年癸未除夕,即公历1764年2月1日)。关于雪芹之死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关于死因。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这只是大而谈之,说他哀伤过度而死。其因究竟为何,有不同说法。一说雪芹因痛失爱子,悲伤过度而死。雪芹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说:“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周先生考证认为,乾隆28年京城天花大疫,雪芹幼子染痘,无力就医而夭亡。1764年北京闹天花于史有据,应为可信,雪芹好友敦诚、敦敏一家就被天花夺去五口人的性命。敦诚曾说:“燕中痘疹流疫,小儿殄此者几半城。”同时期的蒋士诠写诗记道:“三四月交十月间,九门出儿万七千。郊关痘殇莫计数,十家襁褓一二全!”想来这次大疫病相当可怕,而且未成年的孩子成了主要牺牲品。曹雪芹因痛失爱子,哀痛成疾,终于不治。

一说雪芹之死,是因为除夕这一天他饮酒过度,大醉以至猝死。

(二)关于“新妇”。敦诚悼曹雪芹诗中有“新妇飘零目岂瞑”一句,明白告诉我们雪芹身后遗下一位续娶的夫人(是续娶不久的新妇,雪芹夭亡之子应是前妻所生)。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史料所遗本已绝少,关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更无所考,这位新妇是谁?可曾留下姓氏行迹?多年来概莫能知。但1978年,所发现的据说是曹雪芹书箱的文物,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一扇箱门上有“题芹溪处士句”落款为“拙笔”,这就与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院神秘的题壁诗联系了起来;而箱门的背面毛笔写的“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数行字,这又与据说是雪芹遗著的《废艺斋集稿》联系了起来,进而被认为是曹雪芹为为这位续娶的夫人所记,她的芳名即是“芳卿”也。据专家考证,这口书箱确为乾隆时代物品,胡德平先生据此认为书箱确为雪芹遗物。然而此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三)雪芹死后何人所葬?葬于何处?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传》中说“二三友朋,赙赠相资,草草殡葬。西山某处,荒坟一角,衰草寒烟,便是这位文学巨人的归宿之地!”说的相当感伤凄凉。但后来又有人于北京通县发现曹雪芹“墓碑”一块,又似乎葬于京东,当然这种说法也还远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我们只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二三好友即是曹雪芹晚年与之相交甚厚的敦诚、敦敏兄弟和邻居张宜泉等人了。一代文豪生前落寞、身后又如此萧条,以至我们想要寻找凭吊、寄托哀思的去处也不可得,宁不痛哉!

汝昌先生一首挽诗写得好:

乐中年舐犊情,卢医宁复卜商明?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

曹雪芹简介

个人背景

作家

个人概况

中文名:曹雪芹

国籍:中国

出生地:清代江宁府(今南京)

逝世日期:壬午除夕、癸未除夕、甲申初春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芹圃,号芹溪,梦阮,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织造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官阶虽不高,但却是肥缺,一般而言非皇帝亲信万不能充任。但“忽喇喇似大厦倾”,在先后几次宦海风波中(其中最后一次甚至查不出原因),曹家衰落,曹雪芹饱尝人世间的辛酸。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纪念展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冯其庸题写馆名。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一处纪念馆。

纪念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题名为主线。一是在喇嘛园的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二是在玉皇庙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1641年(清崇德六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通过题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曹雪芹西山故里

2015年9月22日是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海淀区政府获悉,北京植物园明年将以黄叶村为核心,复建曹雪芹西山故里,再现其当年生活以及著书《红楼梦》的场景。

北京植物园园长赵世伟介绍,目前体现曹雪芹当年生活情景的建筑只有黄叶村正白旗39号院曹雪芹故居一处,并不能全面反映当年的历史风貌。海淀区提出推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之后,又适逢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曹雪芹西山故里复建项目随即提上日程,有望明年启动建设,历时约2到3年,建成后将作为博物馆,展览清代旗营文化和红学历史。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植物园所在地在清代属正白旗旗营,也是曹雪芹生活、著书《红楼梦》之地。据史书记载,当年的正白旗旗营规制完整,建筑都是一排排而建,并且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如翼长院是当时八旗左翼最高长官的办公场所,档房除了存放户籍档案还有分发粮饷之用,大学坊则是正白旗旗营儿童接受教育的地方。此外正白旗旗营还有关帝庙、谢草池等名胜景点。

位于正白旗旗营的曹雪芹西山故里被形容为“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蔴”,可见250年前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小桥流水、环境幽雅、古树环绕的世外桃源之中。赵世伟表示,曹雪芹西山故里复建主要依据史料和实地走访,在如今黄叶村故居附近发掘、找寻当年的历史遗迹,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原貌,而非简单的复建,以再现当年正白旗旗营的生活情景和文化特征。

赵世伟还向北青报记者透露,《红楼梦》提及的植物多达200余种,随着曹雪芹西山故里复建,植物园计划栽植其中近百种植物,使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得到完美的融合,便于后人更加直观地认识《红楼梦》和曹雪芹。

相关人物

脂砚斋

点评《红楼梦》的脂砚斋到底是谁?现在还没有定论。有人说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也有人说是曹雪芹的妻子史湘云,也有人说是曹雪芹的叔叔。曹雪芹的叔叔。这个说法来自宗室红学家裕瑞,他在《红楼梦》续书评论集《枣窗闲笔》中说:“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其叔脂砚斋”,第一次明确了批《红楼梦》者为曹雪芹的叔叔脂砚斋。因裕瑞为满洲人,又距离曹雪芹比较近,其话较为可信。脂砚斋及其《红楼梦》评点,对于《红楼梦》的成书、流传及研究影响很大。他的许多材料与观点,我们至今还在运用。比如,他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其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基本上成为曹雪芹逝世时间的定论。又如“句句是耳闻目睹者,并非杜撰而有。作者与余,实实经过”;“真有是事,真有是事”;“因命芹溪删去”;“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这些批语告诉我们,脂砚斋无疑是曹雪芹的挚亲,许多事情他是与曹雪芹亲眼目睹,实实经历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脂砚斋参与了《红楼梦》的修改、定稿,他的贡献不可低估。

敦敏、敦诚兄弟

敦敏、敦诚兄弟可算曹雪芹的挚交。他们是努尔哈赤之子英亲王阿济格之后。敦敏(1729-1796),字子明,号懋斋,是敦诚的哥哥。曾授右翼宗学副管、总管。清代主要的宗室诗人之一,有诗集《懋斋诗钞》传世。

敦诚(1734-1791),字敬亭,号松堂,曾授太庙献爵之职。清代重要的满族诗人,有诗集《四松堂集》。他们虽然是亲王之后,但宗室之间的争斗使他们心灰意冷,生活上也与曹雪芹相似。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已,彼此信任,彼此帮助,甚至互赠诗文,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二人的诗歌为后人了解和认识曹雪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中“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名”,“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等诗句,是对曹雪芹家事、人品、性格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在清代,像这样近距离接触曹雪芹,了解曹雪芹的人,只有敦敏、敦诚兄弟二人。从他们的诗句中,使我们更加了解曹雪芹,更加了解《红楼梦》。比如,他晚年著书的地方虽有争论,但其敦诚“不如著书黄叶村”的诗句几乎成为定论。也就是说,曹雪芹去世之前一直在香山一带写作。

弘晓

怡亲王弘晓(1722年-1778年)是最早抄《红楼梦》的王爷,号冰玉道人,爱新觉罗氏。雍正八年(1730年)袭怡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薨。曹家与怡亲王府有一定的关系,雍正初年曹家被抄,怡亲王允祥曾奉命监管过曹家事情。怡亲王弘晓对红学贡献最大的是,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珍贵的《石头记》。红学界称这个本子为“己卯本”,或“脂怡本”。这个本子是目前所见诸本子中比较早的一种。从时间上看,弘晓去世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曹雪芹去世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中间相距只有16年。怡亲王府抄本所根据的底本,很可能就是曹雪芹的原稿本,这是怡亲王对《红楼梦》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

永忠

永忠(1735年-1793年)被称为《红楼梦》定评之人,字良辅,又字敬轩,号蕖仙,又号栟榈道人、如幻居士。著有《廷芬室诗稿》传世。永忠的祖父为康熙第十四子允禵。他在与皇四子胤禛争位中落败,被雍正软禁,直到乾隆皇帝继位才得到释放,并复封恂郡王。经过这样一场政治斗争,允禵觉得很失意,晚年皈依佛、道。永忠的父亲弘明,雍正十三年(1735年)封为贝勒,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卒。弘明深受父亲的影响,对红尘也无兴趣,独衷佛、道。永忠与曹雪芹并不相识,当他偶尔从敦诚叔叔墨香处看到《红楼梦》时,感到是一种终生的遗憾。因为当时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曹雪芹已经去世五年了。他满怀悲愤地写下了《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其中第一首绝句成为《红楼梦》之定评:“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永忠从《红楼梦》中似乎看到了自己家族的兴衰过程,从贾宝玉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明义

明义(约1740年-?)是题《红楼梦》诗最多的满洲人,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年间人。其父亲是都统傅清。曾任参领、上驷院侍卫。他同时也是清代满族作家群中的一员,主要从事诗歌创作。他著有诗集《绿烟琐窗集》,其中《题红楼梦》二十首是他看了《红楼梦》抄本后写出来的。题诗对《红楼梦》进行了评价,也成为人们研究《红楼梦》的重要参考资料。其“随园旧址即红楼,粉腻脂香梦未休”,“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等诗句,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

高鹗

高鹗(1737年-1815年)堪称《红楼梦》续书第一人,字兰墅、兰史,别号红楼外史,隶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佐领人,清代盛京铁岭人氏。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曾任内阁典籍、内阁侍读学士、江南道监察御史等。一生著作颇丰,有《高兰墅集》、《兰墅诗钞》、《兰墅文存》等。在红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续补了曹雪芹《红楼梦》后40回,完成了120回本的《红楼梦》。使《红楼梦》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功不可没。

族属辨析

对曹雪芹的民族身份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曹雪芹到底是满族,还是汉族?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早在后金时期就加入了满洲族籍,隶属满洲正白旗。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满族中生活了100多年,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曹家的方方面面。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其著作《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应该是满化了的汉人,也可以说就是满族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也将其祖上收录其中。但不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还是民族学家的观点,或从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民族都不等同于血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民族从来没有按照血缘来划分?而是依照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来划分?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多民族”的国家可以从秦始皇算起?!

满族从后金开始,大量的汉人、蒙古人、朝鲜人涌进了满族这一“共同体”,他们在这一共同体中长期“交往”,共同生活,融为一体。虽然他们的血统不同,但谁也无法否定,他们就是满族,他们同处于一个民族“共同体”之中。看满清的“柳条边”和“满城”-对中华鸠占鹊巢的心虚,这篇文章可以详细的介绍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过程。

曹雪芹家是汉人血统无疑。但到了曹雪芹这辈,他们家已经加入了满洲八旗(包衣),并且在满族这个圈子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其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已经满族化了。

曹家加入了满洲族籍,不但已经得到了满族的认可,甚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曹家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被收录到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80卷)又称《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因为是奉乾隆皇帝之敕编纂的。该书共收入除皇族爱新觉罗氏之外的满族姓氏1114个,主要记载其归顺时间,其原籍所在,其官级事迹,并且为各个姓氏中的重要人物立了传。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而不是八旗蒙古氏族通谱,更不是八旗汉军氏族通谱。曹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明他们家已经归属满洲八旗,其满洲族籍也已经得到了认可。由于这本书是乾隆皇帝“御制”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曹家的满洲族籍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中记载: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

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

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

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祜,现任州同。

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可以看出曹家的族籍应该是:满洲内务府正白旗。曹雪芹也当如此。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曹家祖上被俘后,隶属于满洲正白旗,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他们曹家就正式加入了满族,成为满族中的一员了,自然与满族存在连姻,具有了满族血统。清代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曹家隶满洲八旗,无疑是加入到了满族共同体之中。

人物评价

胡适

尽管国学名家胡适是开近代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之先河者,但他本人对曹氏及其作品的评价并不很高。他认为:“如果拿曹雪芹和吴敬梓二人做一个比较,我觉得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而吴敬梓的思想则是超过当时的时代,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他还在给高阳的信上说:“《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海上花》、《老残游记》...”而他之所以考证《红楼梦》,只是为了打破王梦阮、徐柳泉、蔡元培为代表的“索引派”对《红楼梦》的穿凿附会;要证明红楼梦不过是曹雪芹一家的私事而已;他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的“思想学问的方法”。

毛泽东

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谈起《红楼梦》时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矛盾。曹雪芹的家是在雍正手里衰落的。康熙有许多儿子,其中一个是雍正,雍正搞特务机关压迫他的对手,把康熙的另外两个儿子,第八个和第九个儿子,一个改名为狗, 一个改名为猪,一次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导致封建制度灭亡的重要原因。《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二、《红楼梦》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是全书的一条主线,标志着《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

红楼之惑

《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红学者多认为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而且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因此书中贾家与曹雪芹真实家族的事迹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红学家认为曹雪芹是在写曹家的历史,但亦有人认其是为写清朝时期有名词人纳兰性德之历史。

《红楼梦》早期抄本流传以来,作者并未署名。因程伟元在程高刻本的序文中说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红楼梦》原作者为曹雪芹。

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主要来自脂批与书中第一回,书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脂批也多处明确指明作者与“雪芹”为同人,如甲戌本第一回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来发现的脂批与曹家的线索相符,因此广泛被主流红学所接受。

然而一些研究者根据“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认定曹雪芹仅是《红楼梦》的增删、编修者,而非原作者。

亦有学者根据脂砚斋的批语,认为红楼梦在作者去世前已经基本完成,只是后半部分由于涉及朝政而被当局禁制,未能存世而已。

创作过程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近年来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改为《红楼梦》。)

生父之惑

曹雪芹的生父是谁,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是曹颙,曹雪芹是他的遗腹子,谱名曹天佑(佑),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年(1715年)──曹頫实是其堂叔。由王利器提出。二则说是曹頫;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持等说法。

对于生年,胡适曾考证为1715年,但没有进行细致的探讨。冯其庸也赞同这种主张。 周汝昌认为,《红楼梦》书中关于“绛洞花王”和“饯花节”的描述暗示了主人公贾宝玉的生日,进而暗示了作者曹雪芹的生日。按照这种看法,书中所描写的“饯花节”是“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且恰恰当日也是农历节气中的“芒种”。据此发现,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甲辰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恰好是芒种,很有可能为曹雪芹的生日。按一般认为曹雪芹卒于1763或1764年,则也刚好和朋友敦诚的挽诗“四十年华太瘦生”相吻合。 另外,据吴新雷推测,曹寅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报得孙喜讯,友人张云章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一诗,此孙也可能为曹雪芹。

生卒之惑

曹雪芹的生卒年,他活了多少岁,一直是红学界争议性很大的问题。

对于卒年,红学界有三种普遍的看法,即是“壬午说”(1763年)、“癸未说”(1764年)及“甲申说”(1764年初春)。胡适凭甲戌本“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脂批,认为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

1947年,周汝昌提出“癸未说”,“癸未说”是根据敦敏的《懋斋诗钞》,有《小诗代柬寄曹雪芹》一首诗:“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诗前三首《古刹小憩》下有“癸未”两字纪年。建议把卒年改为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也有人说曹雪芹卒于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春末,曹雪芹已病故,有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为证。周汝昌从挽诗“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一句中推测雪芹是因爱子患疹疾夭折而悲伤过度,一病不起,享年四十岁。敦诚在挽诗中曾两次提到了“四十”这个数字,一是“四十萧然太瘦生”,一是“四十年华付杳冥”。张宜泉也在《伤芹溪居士》诗题下注明雪芹“年未五旬而卒”,因此曹雪芹得年应在四十到五十岁左右。

人物生平

显赫家族

明朝天启元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等被后金军俘虏,后来编隶佐领于正白旗包衣之中,成为了贝勒多尔衮的门人。曹振彦颇受多尔衮赏识,授为佐领之职,曾参与平定姜镶起义。入关后,改任文官,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都转运盐使等官职。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为己管,曹家成为内务府包衣,负责打理宫廷杂务。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为内廷二等侍卫。

根据胡适与周汝昌的考察,曹雪芹的家族和清朝皇室渊源很深。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之妻孙氏是康熙帝的奶妈,因此受到康熙的特殊照顾与宠信。康熙二年(1663年),曹玺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主管采办皇室江南地区的丝绸,并监视南方各级官吏。康熙对曹玺极为重视,曾赏蟒袍,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曹玺死后追赠工部尚书,并在约半年后南巡时,亲自-慰问曹氏家属。

曹玺过世后,祖父曹寅也历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和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是当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此时,曹氏家族极为显赫,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曹寅二女均被选为王妃。但就因这个关系,曹寅晚年负债累累,亏空公家白银数余万两,但几次弹-劾都不被康熙批准。

曹寅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故,康熙命其儿子曹颙接替江宁织造职务,曹颙只任三年即去世,康熙特准曹寅之妻过继一个儿子曹頫(曹寅的胞弟曹荃[音同“宣”]之子)继承江宁织造职务,康熙仍然对待曹家亏空,抱宽容态度。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帝即位,受政治斗争牵连,曹家逐渐失宠没落,几次由金陵贡入的织物不合格,受到雍正训斥。后来监察御史汇报朝廷,曹頫任由管家监工,自己不理政事,并且亏空银两。最终因其解送织物上京师,勒索财物,被山东巡抚弹-劾,雍正批示“本来就不是个东西!”雍正六年(1728年)元宵节前遭到抄家,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催交亏欠,所有家产奴仆都赏给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新织造将京师顺天府房产17间和三对家仆赠与曹寅之妻以供生活,即今崇文门外蒜市口曹雪芹故居。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京师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帝即位后宽免其欠银,但曹家已然没落。

没落之后

在被抄家以后,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曹雪芹曾在“虎门数晨夕”,“虎门”即北京西单牌楼北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结识了张宜泉、敦敏、敦诚兄弟等人。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于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张宜泉的《伤芹溪居士》云:“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曹雪芹的诗,有创新独特之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赞道:“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识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橡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曹雪芹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亦有红学家考证认为《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应该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的那段时间,无论是生活条件和思想交流的条件都无出其右,并且根据脂砚斋等批语显示《红楼梦》应该是全部完成,但只是后半部大约三十回“被借阅者迷失”)。留下新婚不久的遗孀,终年还不到四十岁。

人物轶事

曹雪芹用风筝助朋友脱贫致富 

放风筝的习俗,在北方无疑要比南方更为盛行,时至今日,在广袤的北方大地,放风筝都还被当作一项习俗来遵守着,而在南方,每年春初这一活动,则更多代表着出门郊游玩乐。

在旧时北京,每年腊月初八到来年的清明,就是风筝上市的季节。胡同里的孩子们,会从货郎摊子上买一个大子儿(铜钱)一个的“拍子”(俗称“屁股帘”),有钱人家则会买24个大子儿的“扎燕”。风筝飞起来,便不再有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的区分,上至皇族、外国公使,下至黎民百姓、黄口小儿,无一不喜欢这一玩物。

在北京,喜欢放风筝的人都知道“曹氏风筝”。人们叫得顺口,却很难知道,这种“曹式风筝”的源头,竟是在文学巨匠———曹雪芹身上。 

世人都知道曹雪芹写了《红楼梦》,但却难有人知道曹雪芹对风筝也情有独钟。生在贵族家庭的曹雪芹,在家境落败前,也是一个多能的公子哥,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红楼梦》中曹雪芹关于各种玩物细致的描写,无疑也来源于此前他的生活积累。

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曹雪芹就生动描写了春日里放风筝的场面,但这只是曹雪芹与风筝结缘的一面而已。

就在曹家落败,曹雪芹随全家迁回北京居住之时。他结识了住在自己旁边的旗人于景廉,于景廉行伍出身,却在一次意外中因为马失前蹄,摔断了腿,成了瘸子。半废的他心里烦躁,时常找曹雪芹拉拉家常,而曹雪芹虽已不是那个大家中的公子,却气度犹存,不仅没有瞧不起于景廉,反而很同情他,时常教他写字画画,借此修身养性。

有一年,于景廉的老父生病,他为了给父亲治病,将家中最后的一点银子都花了出去,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只得去找曹雪芹借钱周济一二。曹雪芹此时也不富裕,想来想去找出一把镶了宝石的佩剑,换了一些银子给他。于景廉接过钱倒是颇为欣喜,但曹雪芹心里却有些不太痛快。

曹雪芹的不痛快,倒不是因为那把佩剑,而是他知道于家老小,都得靠这些银钱度日,但这些银钱又能支撑几时?等到于景廉领俸禄之日,怕是一家老小都只能喝西北风了。

俩人走出门外,曹雪芹突然听到隔壁篾匠家传出清脆的劈竹声,顿时一个主意在曹雪芹脑中闪过。他叫住于景廉对他说:“别走了,我教你一条谋生之路。”

曹雪芹所说的谋生之路,就是扎风筝,于景廉最初还不信,但曹雪芹只是笑笑并不争辩,世家大族出来的他,见过不知多少精美的玩意,当时市面上所能见到的那些风筝,倒还真没入曹雪芹的双眼。

当下,曹雪芹就找来半根竹子,又找来了糊窗户用的棉纸,手把手教于景廉扎起风筝来。当初于景廉为消磨时光,向曹雪芹学写字和画画,没想到现在却派上了用场,虽然只能算是二把刀,但对当下的生计却大有好处。于是于景廉就在曹雪芹家待了两天,学会了全套技术,之后更背着曹雪芹亲手扎的三只风筝:一只美人、一只蝴蝶、一只鹞鹰,以及那些已经扎好但尚未裱糊绘画的风筝架子,一瘸一拐地往回走去。

就在半路,于景廉被一个识货的王府管家叫住,说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三只风筝。管家相当大方,随手掏出一两多银子,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并说以后还能再有来往。拿到银子的于景廉高兴坏了,当下便回家继续照猫画虎地做风筝。

依靠风筝,脱贫致富

于景廉按照曹雪芹绘制的图样做出来的风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不多时于家的温饱便解决了。就在那年春节,于景廉雇了一头毛驴,把米、面、鹅、鸭、鱼、肉,驮了满满两大驮子,送到曹雪芹家过年。而在此后,曹雪芹又画了几件风筝画谱供于景廉使用。此后每年过年,于景廉都会去曹雪芹家送上一些吃用之物,曹雪芹也常给出一些新的风筝样式与他制作。

几年下来,于景廉家不仅脱贫,还成了附近的富户。新盖了房子,并请曹雪芹来家小住,坐在窗明几净的新房子里,曹雪芹翻看了几年来为于景廉绘制的大小风筝画稿,一时来了兴致,便分门别类,统一大小用宣纸整理出来,并附以题诗,加写序言装订成册,命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

他与于景廉的这段交往,也被详细地写进了这本书中,在《南鹞北鸢考工志》里,曹雪芹说最初的于景廉家“值此严冬,告贷无门。小儿女辈,牵衣绕膝,啼饥号寒,直令人求死不得。”而到后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说,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当共享之,可以过一肥年矣。”

《南鹞北鸢考工志》辗转刊行

曹雪芹的风筝技术救活了一家人,但在当时的社会,需要救赎的人却不知凡几,曹雪芹将这些图稿集结成《南鹞北鸢考工志》也有付梓印刷的意思,但机缘不到,却一直未能刊行。后来,当时的大文人董邦达也曾为《南鹞北鸢考工志》做序,在序中他说:“尝闻教民养生之道,不论大术小术,均传盛德,因其旨在济世也。扶伤救死之行,不论有心无心,悉具阴功,以其志在活人也,曹子雪芹悯废疾无告之穷民,不忍坐视转乎沟壑之中,谋以技艺自养之道,厥功之伟,岂可计量也哉。”

虽然曹雪芹有这样的愿望,但这本书在当时还是没能出版刊行,而于家后人在二三十年后,因为卖风筝发了家,便购置田产经商,不再制作风筝了。再之后,一个姓金的王爷看上了这本《南鹞北鸢考工志》,常借走欣赏,于家便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将风筝谱送给了他。金王爷倒也是个实诚之人,没有白要,转送给了于家后人两件皇帝御赐的玉器做回报。

流传到此时,这本《南鹞北鸢考工志》,已问世近百年,而清廷也逐渐走向衰落,其间,这本奇珍图谱在多人手中轮转,一直没能付梓印刷,清末的时候,一个拥有这本书的亲王后裔,因为吸食鸦片生活潦倒,将其卖给了一名日本商人,而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有人所见,将其重新描摹下来,但至于原本的去向,已渺然无踪。

多方恢复后,今天的人们已能见到《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大致原貌,根据这本图录做出来的风筝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不知人们在放飞这些精美风筝的同时,可会想起那个谦逊朴厚,而才华横溢的曹雪芹。

《曹雪芹名 霑 怎么念_曹雪芹是怎么死的?揭秘曹雪芹的死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曹雪芹名 霑 怎么念_曹雪芹是怎么死的?揭秘曹雪芹的死因】相关文章:

【芬兰航空】芬兰度假游必去的景点推荐01-07

[老君山2018免费开放]2018年老君山自助游路线攻略01-07

[安道尔旅游办理银行卡]安道尔旅游必去的景点有哪些01-07

去瑞士旅游需要准备什么好|去瑞士旅游需要准备什么01-07

2018年7月1日|2018年崆峒山旅游路线攻略01-07

张家界必玩的景点顺序_张家界必去的景点有哪些01-07

新加坡旅游景点主要有那些_新加坡必去的旅游景点有哪些01-07

[毛里求斯旅游多少钱]毛里求斯必去的旅游景点推荐01-07

黔东南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黔东南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01-07

【去韩国旅游需要多少钱啊】去韩国旅游需要多少钱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