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 手机站

数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精选

时间:2019-02-11 04:09:06 励志 投诉建议

  你看过多少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呢?他们的创业故事告诉你们那些创业道理与方法呢?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一)

  从10元闯深圳到身家612亿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93年,他揣着400元到深圳,出了车站,身上仅剩10元钱。他一度流落街头,以捡废铜烂铁为生。然而,2015年的他,已经身价超612亿,排名世界富豪榜第125名。他是谁,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甘平庸的农村小伙

  1970年,王文银出身于安徽省河湾村,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1990年,刚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每个月工资近400元。然而,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看不到出头之日。

  1992年,22岁的他选择到深圳,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当时,他的行李只有一个牛仔包,包里就装着衣服和一个梦。

  身上揣着400块钱, 到了深圳只剩下十块钱!10块钱,王文银花了三天。没地方住,就睡在水泥管子里。

  被开除的工厂员工

  幸运的是,他找到一份在灯泡厂的工作,月薪3千,手下有800个女工。当时,用于灯泡的钨丝极细,需要女工压接到灯泡里去,很多人眼睛劳累流血。

  王文银因此带领工人罢工,结果这些参与者全被老板开除。王文银只好将自己的薪水分给众人。他一度流落街头,和工友们捡拾废铜烂铁为生。

  最牛仓库管理员,赚得500万

  一个星期后,他进入了一家港资企业当仓库保管员。他租了间3平米的小屋,有一天下雨,他一觉醒来时,雨水已经淹没了床脚。

  好好的白领不做,却要到深圳受这份苦,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然而,仅仅1个月,他便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天分。

  管理仓库,要和各种物料打交道。他所在工厂有几千种缆线、插头、连接件,王文银竟然把这些物料编码全都记在了脑子里。

  不需要查阅资料,几千个物料编码张口就来,王文银成了香港总部和制造部门最受欢迎的仓库保管员。“像高考一样,用心去记,一周就记住了。”王文银说得很轻松。

  仅仅1年时间,他就从最底层的仓库管理员,升到工厂的总经理助理,连升七级!

  接下来2年,他从总经理助理到营业部主管、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0万。

  睡车间的工厂老板

  1997年,王文银投资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深圳携威电源线厂。三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加上对行业的熟悉,让他很有信心干出一番事业。

  工厂成立了,王文银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晚上就和衣睡在车间。第一个月,工厂就实现盈利;仅用3个月时间,工厂由月销售额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达到规模化经营。

  宣称倒闭,测试供应商

  接下来的发展较顺利,几乎每年都增加一个新工厂。他开始深入研究很多企业成败的经验,并将许多企业家失败的总结贴在自家的墙上。最后的结论是:大部分企业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为了甄别哪些合作厂商可以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王文银向外界宣称:下属的一个工厂将要倒闭了。当时这家工厂大约欠供应商5000万元货款。

  “其实我已经准备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准备还这些货款。消息传出后,各个供货商表现不一。有的立马翻脸不认人,上门逼债,喊打喊杀,大有不还钱就要你玩完的架势。而有些人就说:‘你欠的货款可以等你有钱的时候再还’。”王文银说。最后,不逼债的供应商大多成为了他的战略合作伙伴。

  赚大钱要把握趋势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王文银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的规律,他认为“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

  2005年,因为安徽铜陵一个铜线杆项目在深圳招商,王文银偶然进入铜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铜价跌到2万多元,他果断买入十几万吨的现货和30万吨的期货。最终,他以4-8万元一吨的价格出手,获利丰厚。

  2014年,福布斯排名中,王文银身价达612亿。2015年,王文银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27位,身价超过京东集团刘强东。

  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二)

  许家印,男,生于河南周口太康县,一个靠8年积累迅速拥有120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他是第一个登上中国内地首富“宝座”的河南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慈善家,2005胡润百富榜第十一位,2005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第三位。广州恒大集团恒大地产董事长。2011年福布斯富豪排名榜中,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足球老板,他以51亿美元排名总榜单第200位,位居大陆富豪榜第七。

  从车间主任到业务员

  许家印说,他“个人经历很简单,但过程很艰难”。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生,许家印走了一条大多数知识分子当年所走的路毕业分配,满怀抱负地在一线工作岗位埋头苦干N年,此后适逢改革开放潮涌,终于按捺不住一颗驿动的心,放弃原有的铁饭碗,从内陆的河南直奔深圳,开始了商海浮沉。

  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轻的许家印“非常开心地”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学习4年钢铁专业,然后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阳钢铁公司,在这里一呆就是10年。

  “舞钢是大型国企,我一去就主动申请到了第一线——热处理车间,当时学钢铁的大学生比较少,所以受到重视,帮忙协助车间主任,一年后升为车间副主任,再后来做了车间主任。”许家印说自己当时是工作狂人,在做车间主任的7年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年三十都会跑去车间。

  1992年初,许家印破例休假了,他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他没料到是23天过去,投出的简历都撞了白板。后来经别人提醒才知道原来是简历做得太厚了,50页,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于是许就把简历改短,

  从50页改到了10页还是没用,再改,

  三四次易稿后,只剩了2页,这时效果也

  立竿见影——有了5个候选单位。

  精挑细选之后,许家印选择了一家刚成立不过一年、只有几个连锁店规模的小企业,许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是觉得这个企业有前景,最主要的是它有一个好老板。

  他的新职业是业务员。曾做过车间主任、管理300多号人的他开始一切重新来过。那时许家印就连见到公司里20岁的小女生,都会喊“师傅”。3个月后,许家印做成第一个单子,为公司带来10万元的业务额,这让老板对他另眼相看,他也从此不用再东奔西跑,当上了办公室的负责人。

  1993年,这个企业又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要和舞钢合作,许家印于是很自然地兼任了这个新公司的老总,不过这个“老总”只是个虚职,公司注册完以后老板再没投进去分钱,无奈之下,许家印只能东挪西凑借了10万元,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不过这次折腾一年,也无起色。

  珠岛花园许家印第一次飞跃

  1994年,老板本要派许家印去长春分公司做老总,但许家印却选择了去广州——这个当时还是公司市场空白地打天下。这年的国庆节,许家印带着一个司机,一个出纳,还有两个员工,总共5个人,从深圳来到广州,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

  许家印在广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价廉物美的城中村。城中村里的这间不见阳光的房子,白天是办公室,晚上就是5人的住处。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办公环境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这家位于城中村的微型小公司,生意自然好不到哪里。

  不过,幸运之神似乎对许家印总能眷顾,每每在他陷入低潮之时,总会有奇迹助他渡过难关,后来的恒大上市波折、资金困难之时,也屡次出现。

  当时,许家印的5人团队,通过相关渠道收购了 家公司,取得了一个名为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这个对许家印乃至恒大开发、营销风格影响深远的项目,可谓许家印创业路上的第一次飞跃。

  当时广州楼市盛行的是大户型之风,一栋楼都是三房,只有拐角的地方才会做小面积。许家印却反其道而行之,1995年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全做小户型,效果出奇的好,房子全部热销,在广州楼市轰动一时。

  不过,当1997年5月珠岛花园二期销售了一半的时候,许家印选择了离开。

  临走时,许家印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出他的能力水平与贡献。许家印离开深圳老板的时候,项目通过审计,价值2个多亿,也就是说许家印花了2年半的时间,从零开始,为公司创造了2个多亿的现金流,而在当时,许的工资是每月3000多元。

  许的个性和价值观,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经略有体现“我这个人要强,该我做的事我会做好,没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体现。舞钢10年当了7年车间主任,总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许家印说,他的出走与现在70后、80后的频繁跳槽不同,“他们跳得太多,已经没有了意义”。

  第—枪要打响

  1996年,许家印在广州注册了恒大地产,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许家印认为“用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发展的时间持续更长”,所以他把恒大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海珠区广州工业大道的原广州农药厂地块上。

  现在的工业大道板块已是小区云集,房价过万,而在当时这里还是工厂林立、污染严重、市政配套都滞后的远郊区。不过,即便这个地块,首期也需500万元的地价款,恒大最多只能从银行贷到300万元,而且一穷二白的恒大还未必拿得到。

  为了获得这个项目,许家印又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商务谈判技能,既描绘了个恒太的宏伟蓝图,也详细描述怎么付款方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300万元终于到手,于是许家印立即开发,并复制珠岛花园的模式——小户型,薄利多销,快速回笼资金。

  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园破土动工,8月8日正式公开发售,开盘价定为28D。元/平方米,这个价位对于属于广州老城区的海珠楼盘而言,十分具有诱惑力。当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卖完,一共回款8000多万元。第二期开发的时候,有了现金流的恒大开始注重环境和配套,环境好了,售价自然也就高了,于是第二期的售价涨到了3500元/平方米。

  1998年6月23日,在广州市首次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上,恒大集团以1.34亿元的价格一举投得位于原农药厂周边的5.3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在此之前还进行过几次征地。至此,5次扩地,实现了金碧花园占地52万平方米的发展目标。

  金碧花园首期销售额8000多万元,一下子就彻底解决了恒大现金流的问题。金碧花园的成功是恒大发展关键的一步。

  多年后,许家印话当年,说金碧花园的实践让他明白:无论何时,企业运作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现金流,尤其是刚起步阶段。或许这个信念,是许家印在恒大此后的几次资金危机中得以脱身的根基。例如,大刀阔斧降价、敢于引进战略合作者:2006年A股高潮伊始出让绿景地产,而后又筹划香港上市,均是此哲学的继续。

  许家印只想一点:机会不抓住,过去了就过去了。

  意识的转变

  接下来,恒大的运转就自然而然转入了高速奔跑阶段。当时广州有1600多家房

  地产公司。而恒大成立的时候,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比恒大要早五六年。恒大采取的是在广州快马圈地的策略。到了1999年,仅仅用3年时间,恒大就进入了30强的第七位,到了2004年,恒大进入中国百强房企前10,并于2004、2005、2006年,连续3年时间蝉联前十强。

  了解恒大的人都知道,2004年对恒大而言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恒大是以规模取胜,之后度过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创阶段后,恒大开始走“规模+品牌”路线。

  2004年后,恒大逐渐开始从产品上进行改革:金碧花园四期设计完后,他把全体员工拉到现场开会,许家印高呼“从今以后,公司都要宣传打造精品,创立品牌”的口号。

  许家印首先动刀的是样板房,装修标准从最初金碧花园的每平方米400元一直提高到今天的2000元、3000元。

  许称之为“意识的转变”,不管是中端还是高端产品,只要楼盘素质好,投入产出比就会高。于是再后来就有了如今媒体圈熟知的恒大精品战略:恒大在全国中高端产品有恒大城、恒大绿洲、高端产品有恒大华府,旅游地产则有恒大金碧天下。目前,在恒大5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中,中端产品占到60%,中高端占25%左右,高端占10%左右。

  危机之下应变术

  当然,恒大也无法逃避2008年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寒冬。

  当时恒大全国有32个楼盘、906万平方米在建,加上大规模拿地,100多亿元的缺口对企业而言影响非常大。

  地产圈有时是充满戏剧性的。每一个潮流过去,有人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有人说最艰难的时候才刚刚开始。许家印却说:“我的理念就是要员工艰苦创业,当然这个条件也不艰苦。我的面子不值钱,别人说你好又怎么样,不好又怎么样?别人说恒大都没有自己的写字楼,没有就没有吧。”追求实惠是许家印的生存之道。

  在2007、2008年最难熬的那段时间内,许家印一方面重拾薄利多销的发家之本,全国几十个楼盘搞联动促销,快速回笼了海量资金,一方面与国际投行、香港富豪秘签融资协议,尽管条件苛刻甚至凶险,但毕竟帮助恒大熬过一个最艰难的地产寒冬。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行情不好,你想卖高,人家也不买,萧条的时候,只能便宜卖,我们去年卖的房,到现在我都心痛。不过没办法,卖房要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

  而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史,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新的规律从2007年开始,恒大对外的合作伙伴必然是名牌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而高速发展的规模不变之下,恒大的资金流产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可以说是裂变2006~2007年,恒大引进淡马锡基金、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作为战略股东,同时引进4亿美元,并在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半个月后还发了5亿美元债券。可以说,恒大的发展关键时期一个是借助于这两年的资本运作,一个是恒大全国规划战略,按部就班地实施,并在2007年显现效果。也难怪许家印说,目前恒大的优势不在于严格的管理体系,不在于独裁,而在于资源整合。

  当下恒大已经走到第四个发展目标走向国际,跨越发展。这个公司从2006年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从一个广州走向了全国23个城市,而万科用了10年时间扩展了29个城市。

  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三)

  放弃百万年薪创红木家具O2O,半年开店200家

  采访王永信时,正赶上美家居首届合伙人年会,一直忙到晚上凌晨,他才腾出时间接受采访。干了十几年的职业经理人,美家居是他第一次创业,也正是为了美家居他才下决心创业。

  放弃百万年薪,从国内最大的红木家具厂辞职创立红木家具O2O平台,到现在已经快一年的时间,当我问他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有什么感受。王永信回答得很直接:“真TM累!”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从线下走到线上O2O项目,同时又处在暴利与混乱齐备的红木行业,美家居目前的成功艰难但快速。从项目创立至今,半年多时间,已经发展200多家店铺,在烧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创业背景下,美家居没有花投资人一分钱。

  最早的职业经理人

  90年代末,王永信大学毕业,正赶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和许多满怀抱负的青年一样,他从内陆奔赴到南方沿海,在福建一家服装厂开始了职业化的历练。当下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早年受台湾公司培训而成,王永信也是其中一个。

  彼时的广东、福建,集中了中国半数以上的服饰企业,产业的高度集中,带动人才与资金的大量涌入。行业飞速发展,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吸纳了大量的台湾职业经理人进入大陆企业。

  从 站姿仪表、演讲能力,到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再到生产营销,王永信经历了五年的严格的全方位训练,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早一批的职业经理人。此后,他陆续在服装行业、玩具行业担任过多家企业的职业经理人。2008年9月份,经猎头介绍,王永信进入了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厂,一呆就是八年。

  如果将商 业世界比作一场场游戏,红木行业绝对是最惊险、最刺激的游戏之一。八年时间,王永信见证了红木行业的暴涨暴跌。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录用考核体系,升级品牌营销体系,这个传统的浙江家族式企业从简单粗放式的管理逐步规范,也正如此才得以在风雨飘摇的行业中稳居头把交椅。

  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王永信:红木行业为什么会发生周期性暴涨暴跌?

  红木行业的真相

  经过八年行业摸索,王永信看清了红木行业的真相:红木暴涨暴跌的行情,完全是人为操控,木材商才是最大的庄家。他们囤积居奇,大肆炒作,致使红木价格飞涨,市场有价无市。然后,木材商高位抛售,厂家无奈接盘,承担风险。

  在王永信看来,红木行业之所以是一个“有钱也难以砸进来”的行业,正是因为红木的行情太难控制。

  “今天10万元的货,可能明天就涨到了20万;今天卖出的20万的货,明天有可能进价都不止20万。”

  和 大多数行业不同,红木行业讲究现货交易。门店找厂家拿货,必须支付全部货款,然后厂家拿着钱去找木材商进货,然后才开始生产。等门店拿到成品,已经是几个月后。而在这几个月中,红木价格随时涨跌,无论是厂家还是门店,除了付出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利息之外,还承担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与此同时,行业混乱导致假货泛滥,消费者不仅难辨真假,更是常常被“宰”。这也就是为什么红木行业常被调侃:“有文化的买不起,卖的起的都没有什么文化。”

  杀死野猪的人

  马云讲过:“杀死野猪的一定是企业家,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对于王永信来说,他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其实一直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直到2014年6月23日。

  “一家真正好的企业,不应该由市场推动发展,而应该主动去推进市场良性发展。”

  2014 年6月23日,王永信将一沓44页、思考了四个多月梳理而成的商业计划书交给了董事长。这是一份通过“互联网+红木”,构建红木家具O2O交易平台的商业 计划书,他希望通过这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结束传统红木行业的乱象。然而,董事长接过来随手翻了不到两分钟,就丢进了身旁的抽屉。王永信霎时“心都凉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反复找董事长商量,只要能让他操盘新项目,哪怕自己只拿几千块钱的基本工资也愿意。可结果总是得到一样的敷衍——“董事会要再商议一下”。

  王永信回忆,当时非常不能理解董事长的态度,这么好的模式,为什么企业连尝试都不愿意?直到自己创业坐上老板的位置,他才逐渐明白其中缘由:企业大了难调头,从传统业务全面转型新业务会担心“转死”,而且作为一个家族式企业,董事会不能接受一个“外人”加入。

  心中一半是对红木家具行业新模式构想的兴奋,另一半则是对抱负得不到兑现的沮丧。2014年12月28日,甚至来不及等到过完年,王永信向董事会正式提出辞职申请。他决定带着自己的构想出来创业,亲手杀死传统红木行业中的“野猪”。

  从0到1

  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创始人的角色切换,远比王永信想象中困难。

  2015年7月24日,美家居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在南京开业,同时这也是美家居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合伙人众筹大会。

  头一天晚上,王永信忙到了凌晨一点多才回到房间,同房间的业务经理已经睡熟,而他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凌晨四点钟,王永信起身来到阳台,一个人默默抽完了两包烟,“眼泪水都快要涌出来了”。

  此时,距离美家居红木家具O2O平台正式启动只过了两个月时间。

  在得知王永信另立门户的消息后,前老板向红木行业下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和王永信的公司合作,否则断绝一切业务关系。业内的龙头企业对自己实施业务全面封锁,美家居举步维艰。

  最艰难的时候,王永信依据美家居模式亲自写出一套招商手册,两名业务经理带着用A4纸打印制作的名片前往中国红木家具最大的消费市场山东进行推广,而彼时, 美家居还只是王永信脑海中的一个模式,没有一家线下门店。虽然临行嘱咐业务员时王永信信心满满,但是从业务员踏入山东的第一天起,他悬着的一颗心始终没能放下。

  尽管没有一家线下店,但10天“扫街”下来,总共收到了5000多元意向金,20多位商家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5000多意向金中多则1000,少至100,但市场的反馈让王永信有了底气——美家居第一场合伙人众筹大会有了这20多位“种子商家”。

  红木家具O2O平台

  7月24日,美家居南京旗舰店开业,同时也是美家居首届合伙人众筹大会,王永信登台介绍红木家具O2O模式,他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

  “美 家居红木家具O2O模式搭建了一个规范对接经销商和生产厂家的平台,在生产厂家一端,挑选优质厂家入驻,取得网络独家代理权与最低价格采购商品的权限;在 经销商一端,采取合伙人机制,在线下统一采用美家居品牌形象装修,在线上平台统一订货。通过对B端生产厂商、经销商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对C端市场的规范与 掌控。”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美家居不是一个简单对接经销商与厂家的掮客。通过掌握大量的生产订单与销售渠道,利用规模优势最大化降低成本,解决传统市场价格混乱的难题。在解决产品品质方面,美家居与国内红木检测唯一国家认定机构南京林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任何一件对外出售的红木家具,都会贴 有南京林业大学的检测证书,解决了消费者真假难辨的难题,帮助终端经销商建立市场信任。另外,美家居合伙人机制使得对终端门店具备了绝对掌控权,基于平台实现红木家具售后30天包退还的服务机制,帮助经销商分担售后服务的包袱。

  宣讲结束,王永信站在台上,面对台下兴奋的商家,假意轻松中掩藏不住激动:“明天将是你们一生中的唯一一次机会,早上7:50会议室打开大门,8:10准时关闭。美家居股权众筹,我,在这里等你们。”

  7月25日8时5分,王永信走进会议室,所有人全部到齐静静等待,没有人多说一句话。从踏进会场的那一刻,王永信明白,他成功了。

  全场股权众筹,一共募集200多万,一战定乾坤,美家居活了!

  当问及为什么愿意将股权开放给线下加盟商,王永信回答,除了成立美家居投资管理公司向经销商开放股权,还成立了红美投资公司,向公司员工以及木材商开放投资窗口。

  “美家居全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这样大家才会利益捆绑、共同努力,也避免不再发生我在上一家企业的遗憾。”

  在王永信看来,红木行业中的“野猪”太过凶猛,需要众人齐心才能杀掉,距离红木暴涨暴跌秩序的终结,王永信相信已经不远……

《数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精选】相关文章:

励志搞笑小品剧本【五篇】02-23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通用6篇)02-20

强国有我的励志演讲稿优秀精选6篇02-19

励志典型交流心得团员范文(通用6篇)02-19

团员评议表励志典型交流200字【6篇】02-19

励志典型交流团员评议范文汇总四篇02-17

团员评议励志典型交流200字范文五篇02-17

励志典型交流心得体会精选3篇02-17

团员励志典型交流200字【汇编五篇】02-16

团员评议励志典型交流(锦集4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