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手机站

著名企业家创业故事_企业家们成功创业的案例

时间:2015-10-22 03:39:41 福建 投诉建议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有的从摆地摊开始、有的从摆水果摊开始,有的甚至曾两度白手起家,最后才有今天的这番成就,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著名企业家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新大陆集团总裁胡刚两度白手起家成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 (一)

  时势造英雄。福建新大陆集团总裁胡钢,刚刚42岁,已是一个拥有总资产十几亿元人民币、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环保三个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老板。谁能想到,十几年的商海生涯中,他曾两度白手起家呢?

  胡钢属于典型的福建人,头脑聪明,做事踏实,能吃苦耐劳。1975年,他高中毕业後,也像周围的同龄人一样,到农村上山下乡。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恢复高考,他就考上了福州大学自动化专业。

  毕业後,胡钢在福建省电脑研究所工作了六、七年。这期间,他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成果。当时电子部还把他列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这使得他有机会参加中国IT行业一些政策、方案的制定工作。

  而他的重要成果当属中国第一块汉卡的开发,这解决了英文软件无须修改而直接处理中文信息的问题,在当时极为轰动。18个月後,联想集团还专门请他去看他们的汉卡研究成果,征求他的意见,可见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但是,胡钢所在的单位却未能充分意识到它的作用,没有及时加以完善,反而互相扯皮。最终,这个成果只卖了一千多套,赚了2、3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头头认为这已经很不错啦。

  萌发了自己创业念头

  这种体制让胡钢非常不适应,因为它产生不了很好的效益。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产品是失败的。一个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重要的不是看它得了什麽奖,而是能否被社会接受,能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对这种体制的失望,让胡钢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1988年,胡 钢带领15名科研人员,凭藉25万元人民币资金,创办了福建实达电脑有限公司。现在谈起来,胡钢说自己那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自己创办公司应该能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尽快地实现。他那时还不到30岁,看到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外国的,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些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他笑言,就是这种原始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服气的心态,让他脱离了国有体制,跳进了市场经济的商海。

  1992年,实达成为全国电子百强、营业规模逾亿元的中国最大的电脑终端机,但是问题又来了。因为实达是国有控股、职工参股的企业。企业赚钱了,主管“婆婆”也有话了,但是对业务又不太懂,于是弄得人心涣散。

  一开始,胡钢还寄希望于改造实达,想增大员工与新骨干的股份,减少国有控股,但一年下来,才发现做起来很难。与其这样折腾,不如重新开始。他就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

  对于胡钢离开实达的原因,业界议论纷纷,他自己就听到了三、四十种版本。其实,他也承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条,是他逐步看清楚了,高科技的企业,一定要有民营机制与它相对应,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而且,他认定,民营科技企业一定会有大发展的一天,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够抓住机遇。

  重新创办全民营企业

  于是,1994年初,胡钢放弃了在实达所拥有的利益,再次两手空空,重新创办全民营的新大陆。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为什麽在事业如此辉煌的时候却激流勇退,去借钱办一家小公司。

  现在回过头来看,胡钢一点也不後悔当初的选择。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事实证明,短短的七年,新大陆已从几百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十几亿元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目前,新大陆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与环保三个领域。

  胡钢介绍说,新大陆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业务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终端机应用性产品,包括金融POS、终

  端、二维码技术和机具、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税控设备等等;另一块是系统软件产品与服务,包括移动通信支撑网、金融电子化核心业务等系统软件,并已开始介入网络软件和服务领域。

  在生物制药领域,以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也是中国国内唯一的国家一类癌症检测试剂TSGF为龙头,正在把体外生化试剂做强做大。在环保领域,拳头产品是国际上一流的新型紫外消毒技术和设备,目前市场很畅销,且已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回顾自己十几年投身商海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成功人士胡钢仍然有着很深的危机感。所以他总是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习、创新,从别人的失败中研究正面的收获。

  他相信,现在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绝好机遇。因为,政策环境的改善,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科技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提高,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他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做强做大。

  黄恺:三国杀“杀”进福布斯 (二)

  黄恺的低调早有耳闻。但当这个来去匆匆的高瘦男孩,端着纸杯子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还是让人觉得意外:一件紫色的横条毛衣(如果留心注意,他曾几次穿着这件衣服出镜接受采访),随意裹在身上的宽大棉服、运动鞋、凌乱的发型……如果在街上遇到,一定以为他是中关村某公司做IT的。谁能想到,这个表面上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就是三国杀的创始人,如今,他更是登上了《福布斯》中文版三十岁以下创业者的榜单。

  提起自己这次上榜,黄恺显得十分平静:“我的宣传通知我,我要被选进《福布斯》榜单了,也没人征求我的意见,反正我觉得周围也没人看这个。”

  采访中,他时而自信,谈到“游戏是一门艺术吗”,他笃定地说,“当然是,游戏太是艺术了,和创业家比,我更承认我自己是艺术家”。时而感性,“我最近看《源代码》,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时而和记者辩论起“达芬奇是个感性的人还是理性的人。”但更多的,是他在采访过程中几乎一直保持着的“云淡风轻,处变不惊”的状态。

  每个问题,他都会思忖良久后慢慢作答。他会在回答一个问题时突然思维跳跃,然后又不留痕迹地绕回主题。只有在谈起他面前桌上摆满的桌游产品时,他才略显激动,语速加快。

  然而这样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却总能化百炼钢为绕指柔。面对不想回答的问题,他会巧妙地绕开、推回并反问记者;问到创业初期的艰难,他会问宣传:“哎,我不记得了哎,你说,我有过什么艰难啊?”当记者让他用一个词评判自己,他会说:“我很少评判自己,你看见我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最后拗不过,只得说,“如果非要贴一个标签的话,我觉得低调可以算一个吧”。

  的确,低调如他。就像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三国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黄恺一样。

  “他们不让我玩电子游戏,那我只好自己做游戏玩。”

  如果说“天分”这个概念真实存在的话,黄恺一定是有桌游天分的。10岁,在大多数男孩子还在外面灰头土脸疯跑疯玩儿的时候,黄恺已经开始自己做游戏了。因为父母是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所以对黄恺管教很严不让他玩电子游戏,甚至把他的漫画都封起来禁止他看。在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黄恺自己做了很多桌面游戏。他在纸上画地图、画小人,在地图上打仗。这个游戏被他周围几个比较铁的哥们儿从小学一直玩到初中。

  上了高中,热爱游戏的黄恺就给自己定了个小计划:以后一定要考个和游戏相关的专业。但那时国内还没有游戏专业。直到高考时,他发现了传媒大学新出的游戏专业。“就好像被提醒了一样,那个专业好像远远地告诉我,这就是我想要的,很宿命的感觉。”

  “三国杀有很多优势是杀人游戏没有的。”

  如愿上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专业,黄恺开始寻求更广阔的桌游领域。在网上,他了解到了国外桌游的发展,于是主动寻找国内桌游的门路。“但在国外桌游发展的几十年期间,国内是一点都没有发展的。”阴差阳错间,黄恺在大二的时候去了西直门的一家桌游吧,“那有可能是全国最早的桌游吧了”。在桌游吧里,一小撮人玩着国外的桌面游戏,这个场景让黄恺感触颇多。“我当时在想,有没有一款桌游的题材和概念是可以让中国人方便接受的,不会像国外桌游那样难以领会。”

  2000年时,杀人游戏在国内开始流行起来,但到2007年以后,逐渐开始没落。黄恺看着杀人游戏从辉煌到衰败,看着很多“杀人”吧经营不下去,一家家关门,感触良多。“我当时觉得这个游戏不那么耐玩,也有很多局限性。接触了很多国外桌游后,我想设计一款可以改变杀人游戏的局限性,又可以融合本国特色的桌游。”

  然而“三国”的题材也不是黄恺一开始就确立的。他之前想过很多题材,甚至想把大学同学、老师、教导主任都作为角色编到游戏里。“但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类似的想法蹦出了一个又一个,随着想法深入后又不断被否决。就连想到三国的题材后,也经历了漫长的设计过程。”

  “三国杀淘宝店的最佳客户就是杜斌。”

  一开始把自己做的三国杀放到网上去卖,黄恺只是想赚点零用钱而已。“最开始的两个月只卖出去一两套,但是第二个季度就能达到十几、二十套。那段时间的发展速度是比较惊人的。”

  黄恺实话实说,这样的好销量一开始是没想到的。但他有一种直觉,一定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喜欢桌游的人会接触到并喜欢上他的产品。

  的确,黄恺做的手工三国杀在淘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玩的人越来越多,清华、北大、广院的客户纷纷反馈,说非常喜欢这个游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游卡桌游的CEO杜斌了。

  杜斌当时在清华读博,因为一个瑞典朋友,也接触到了桌游。为了了解国内的桌游情况,他随手在淘宝搜了一下,结果搜到了黄恺的三国杀。而后杜斌和黄恺一拍即合,成立了桌游创意公司。

  本着对淘宝累积销量的反馈,黄恺清楚地认识到,在现有环境下做桌游创意,前景还是不错的。“反正投入的也不多,就算是小小的冒险,也不会赔掉太多,还有很多后路可以走的。”于是在租住的小房子里,黄恺、杜斌和相熟的三四个同学组建了“游卡桌游工作室”。

  “每当产品做出来时,就觉得当初的争论其实没那么重要。”提起最开始创立工作室的日子,黄恺回忆起来都是满脸的笑:“那个时候最欢乐的就是,大家每天混在一起,出了游戏测试,就都凑在一个小屋里玩儿。包括给我们做卫生的阿姨,那时候也玩得很不错,现在已经是我们公司管库房的资深员工了。”

  一直到2008年夏天,加入工作室的人越来越多,杜斌和黄恺终于决定成立公司。但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黄恺和他的公司成员们经常因为概念或者意见不同引发争执。“因为桌游这个事物太新了,大家都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观点,所以就从讨论,到针锋相对,最后演变成唇枪舌战,甚至会闹一些情绪。但是最后肯定会做一些让步,多半是我让步。”黄恺说完大笑。“因为我有我的理念嘛,我会在一些非常细微的细节上较真,比如我之前接触国外桌游比较多,国外都是顺时针进行,但大家都觉得可能逆时针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就是这些小细节,我们都会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想法去争论。”说完后,黄恺顿了一顿,补充道:“都是为了游戏。”

  “躺在床上大脑供血量多一些。”

  身为游卡桌游的创意总监,黄恺的大部分工作是设计好玩的游戏。最近,他也遇到了压力。“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国内没有人做的,就算在国外,这种以一个公司的形式研发桌面游戏的模式也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客观原因,黄恺经常要在游戏的产品质量和出品时间之间做权衡,做妥协。“肯定是要有一些取舍的,如果我因为一些事情较真,肯定会影响产品的运作周期。”提起这些不得已的情况,黄恺满脸无奈。

  “我习惯于把很多问题自己憋着想,很少和别人讨论,可能我老觉得这个问题我自己一个人能搞定。”提起自己事业的坎坷,黄恺不得不老实承认自己的处事方法,“如果自己实在想不出来,要么放弃,要么找另外一条路,但就是很少拿出来和别人说。”

  “那你灵感枯竭的时候怎么办?”记者问。“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慢慢想,因为躺在床上大脑供血量比较多一点。”说完黄恺又忍不住笑起来。

  “其实桌游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能玩。”

  现在,黄恺手下带领着四五个设计师,在开发新桌游的道路上奔波。现在市面上的桌游产品黄恺也会关注,但是“一些原创的桌游时间都还不够长,都是这几年刚刚做出来的,需要市场和时间的考验,还有很多都有点急功近利了。一款游戏,如果只是为了一个比较古怪的题材,而忽视了游戏内涵、美术、产品包装,这样的游戏是不行的。但是也有一批比较优秀的作品,比如《风声》,我自己就很喜欢。”说到桌游产业,黄恺侃侃而谈。

  “衡量一款桌游,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要公平。”黄恺的公司有一套衡量游戏的标准,每出一款游戏,他们就要按照标准严格打分。“分数比例最高的是包装和产品美术设计,因为这些都是非常直观的东西,能让玩家一眼就喜欢。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游戏的平衡性和公平性,这也是让玩家持续玩游戏的根源。剩下的比例都不太大。”

  “但是每款游戏都有自己的饱和度,三国杀、网游都是这样。”谈到今后桌游的发展趋势,黄恺有自己的担忧,“而且桌游这个圈子现在很小,除了三国杀,其他游戏的流行程度都不太大。”黄恺说,自己要在三国杀的品牌上,建立更多的游戏,让三国杀成为桌游的桥梁:“我要利用群聚效应,让不玩桌游的人通过三国杀接触桌游,再让已经接触桌游的人多玩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试着做到让大家不会对某个游戏产生厌烦吧。”

  一位成功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三)

  曹炳武曾经是一个土生土长在农村的青年,那个年代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他兄弟姐妹5个,在父母的节衣缩食的养育下曹炳武茁壮成长,因家庭穷困潦倒,家中人口众多,父母已无力再供曹炳武继续上学,懂事的他在颍上县十八里铺中学毕业后便回到家里,帮助家庭做农活。种地的收入是微薄的,他一脸茫然,想仅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地收入是不足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甚至连温饱都不能维系。家庭的贫困,生活的不易,兄弟姐妹的众多,年轻的曹炳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读懂了父母的心思,体会了父母的难处,他决心出去闯荡闯荡,看能不能为家庭做点贡献,为父母分担一点忧愁。

  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了家庭生计很多人开始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曹炳武在想,是留在家乡创业,还是随波逐流去外地谋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毅然决然留在家乡创业,他想,如果在家一能照顾到父母,又能在农忙时照顾到家里,岂不两全其美。听人家说服装生意好做,凭借年轻气盛和敢闯敢拼的精神,他东拼西凑终于如愿以偿地在颍上县城做起了他的服装生意,当上了个体户的小老板,开始了他第一次寻梦商界的远大理想。

  经过几年的打拼和不懈努力,再加上他诚实守信,为人忠厚,虽然生意竞争激烈,但他的服装生意还是做的风生水起,他第一次初尝到博击商海带来的兴奋和成功。

  有理想和有抱负的人总是不甘于维持现状。曹炳武就是一个心中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和不断自我革新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当时富人的奢侈品,随着家电的逐步普及,家电产品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无线电维修和修理家电成为了当时一个热门和能挣钱的行业,曹炳武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历程。

  1989年,他到江苏徐州拜师学艺,潜心学习无线电修理技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在徐州他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继续做他的无线电维修事业,在徐州一呆就是两年,那时候的他思想已慢慢变得成熟起来,随着时光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社会知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他已不满足自己的小打小闹。他在想,随着国家对民办企业政策的放宽和鼓励,如果能办个企业该多好啊!人家比我小的,比我大的都在创业办厂子,难道我就这么靠小手艺去维持家庭?人家能办,我曹炳武为什么就不能办企业,强烈的办企业欲望和对事业的追求,决心一定要成为人上人的曹炳武不断在自己脑海里跳跃翻腾着如何办厂。那些日子里,曹炳武像雄鹰一样在商海中盘旋和观察,凭借他在以前商海的磨练和对商业敏感和把握,他又开始瞄准了一个新兴行业,那就是洗涤化妆品行业,他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们对美的追求,化妆品产业一定是个不错的行业。但对于一个一无经验二无技术,又不懂企业管理的门外汉来说猛然间闯入陌生的化妆品行业真是比登天还难。倔强的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凭借着他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他开始行动了。他放弃了休息日,放弃和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整天泡在一个叫科技书店里寻找有关化工、化妆品等技术书籍,凡是看到对他有用的化工书籍他整摞整摞往家搬,如饥似渴地找寻对他研究化妆品有价值的东西。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刻苦的钻研,反复的研究,他终于研制出自己梦寐以求的洗发液。为了更好的扩大生产和经营,1992年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化妆品公司——兰春化妆品有限公司,他如愿以偿地有了他自己的小企业。

  有了企业并不等同于成功和一劳永逸,管理、品牌、市场、人脉、销售等等问题都横亘在曹炳武的面前,对于一个刚出商道没有什么管理经验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更大的挑战。曹炳武并没有向困难低下头,他紧密联合县乡企委等单位开展合作,想办法、找出路,积极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由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之产品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不认可,又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等多种因素的叠加,迫不得已情况下曹炳武只好忍痛关闭了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创办不久的企业。初尝企业失败的苦果,他失眠了。企业倒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管理、市场还是......?曹炳武在苦苦思索着,困惑着。那些日子里,企业投资失利的阴影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只有他自己来承受,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击碎了他创业的梦想。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几次创业的失利和事业上遭遇的坎坎坷坷并没有让不甘示弱的曹炳武就此退宿,这位淮河岸边长大的汉子用他坚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钉子精神再一次向他未尽的事业发起了冲锋,而立之年的他痛定思痛后,重新划定了自己的人生奋斗坐标。

  由于投资企业的失利,使曹炳武经济捉襟见肘,与他相濡以沫、共赴时艰的爱人此时此刻最能理解他的苦衷,她始终相信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险滩。

  1993年,曹炳武怀揣着仅有的500元现金,带着执着的创业梦想和爱人踏上了闯荡大上海的征程。

  在上海创业做生意无疑是人生的一次大考,初到上海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一向精明能干的曹炳武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是好。经过反复思考后,他最终做出决定,还是干他的老本行,那是他的优势,而且他认为他有技术,还有上海这个庞大的市场资源,还因为这个行业对他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因为这是他在家乡做化妆品失败的痛,他沉思着,一定要化悲伤为力量重新找回失败的自我,倔强的曹炳武痴心不改,继续顽强地从事他的洗发液的加工和销售。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他却用常人难以承受的毅力坚强地支撑着自己。他穿大街走小巷,早出晚归、跑遍了上海的每个角落,为了节约资金用于循环购置原材料,他常常骑着破旧自行车穿梭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也不知道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磨破了多少件衣服,忍受了多少人的白眼,路上饿了只吃几口馍馍,节衣缩食,饱受艰辛。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他和爱人的辛勤努力和夜以继日的打拼,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果实,看着每天平均两、三百元的收入,他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他终于找回了自信和力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真诚、守信、稳重,干练的人格魅力打动了许多客户,他真正地用汗水和智慧攫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两年的时间他匆忙的脚步跑遍了整个上海,这为曹炳武长久地植根于大上海做大做强他的产业埋下了浓厚的伏笔。

  化茧成蝶 我心飞扬

  小试牛刀,初尝事业成功的曹炳武并没有止住迈向他事业更大成功的脚步,他不甘于就这么满足眼前这种小富即安的现状。随着他人脉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夯实,一次偶尔的机会,他遇见了足以改变他一生的东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教授善意的提醒促成了曹炳武事业上第二次成功的质的飞跃。必定曹炳武的文化程度有限,视野还不够宽阔。教授语重心长地和他说:“你要想闯出一条新路,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靠这样小大小敲地做事业,要找到你适合你自己的发展之路,不要局限于眼前这点小成就,眼光要放长远点,找一个更大的品牌作为你事业的支点。”

  教授短短几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曹炳武的心扉。是啊,一定不能鼠目寸光,安于现状,曹炳武在心里暗暗地下了决心。他是个爱学习的人,也是个有心的人,他每天晚上都要把各个电视台新闻和宣传广告看个遍,想从中寻找商业上的蛛丝马迹,当他把目光锁定在广东电视台的时候,一则宝洁公司反复宣传化妆品的广告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一下子就来了灵感,顿感心情豁然开朗,他想,如果能做宝洁这个大公司在上海的代理该多好啊,何况自己就是自己生产销售化妆品的,和自己也非常对口,而且还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和网络资源,这是个多好的大平台呀!但曹炳武心里一点底数都没有,心想人家可是国际知名品牌,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客户人家会买你账吗?曹炳武就是一个这么倔犟的人,既然认准了方向就要勇往直前,哪怕碰的头破血流也要去勇敢地闯一闯。心动不如行动,商机稍纵即逝,曹炳武拿定主意后立即南下广州。在宝洁公司他见到了宝洁公司的王董事长,提出要和他们紧密合作,做上海代理商。经过曹炳武和他们一番交流沟通,宝洁公司被他执着的事业心和真诚的合作态度所感动,决定把宝洁在上海浦西的代理权交给曹炳武经营。由于当时的宝洁公司品牌知名度并不太高,客户对产品还将信将疑,两年的时间里,曹炳武带领他的团队顶酷暑冒严寒,东拼西杀,跑遍了浦西大大小小的商场和超市,一家一家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整个浦西市场活生生地叫曹炳武占领了,他杀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浦西90多家客商纷至沓来与他签订合作协议。18年来,曹炳武代理宝洁收入每年以7000多万营业额的速度节节攀升,这是曹炳武在上海攫取的最大的一桶金,这成功的背后凝聚了他创业路上的艰辛和辛酸。2000年,他终于拿到了常住上海的一张绿卡。安居乐业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事业、家庭都获得双丰收的他和不甘寂寞的他并没有沉醉在成功的喜悦里,资金的原始积累和他如日中天的事业使他想到一个更大的计划。

  随着国家对金融行业的逐步放开,为了支持盘活民营企业,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政策,曹炳武又开始谋划能否在金融领域分得一杯羹的计划。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细致市场的分析,他觉得投资这个项目前景光明。融资难、融资贵、门槛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创办金融服务,也是国家支持民间资本搞活企业的一个途径,于是他又专门成立了上海鑫律投资有限公司来为需要融资借贷的企业和个人做好金融服务。这一干就是9年,9年的时间只是弹只一挥间,但给曹炳武带来的财富像金字塔般地增长。

  事业有成 华丽转身

  当一个人的财富积累达到几何级的时候,有的人安于现状,有的人在享受天伦之乐,还有的人纸醉金迷。而曹炳武在深深思考着一个问题,当他和其他外地商人洽谈生意时,人家总是有意无意地说我们外地人都在当地有商会,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商会帮助解决,曹炳武顿时茅塞顿开。他感叹道,据我了解,我们阜阳在上海就业、打工、经商的人员已经达到60多万人,仅颍上县在上海的人口就多达38万,占阜阳在上海外出务工人员二分之一还多,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有识之士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商会来为家乡在沪人员服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商会是一个松散型组织,面对在沪人员的点多面广,还有那些有“想法”的人,把他们说服在一起抱团取暖,谈何容易?要想成立商会必须从自己做起。曹炳武首先想到的是说服自己家里人。对啊,只要家里人能理解和支持,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回到家里,还没有等曹炳武把他要办商会的想法完全说出来时,立即遭到家里人的坚决抵制和强烈反对,家里人说他脑子进水了,放着好端端的生意不做,还要拿出80万去办商会?你能有多少精力去操这份闲心?你成立商会家里的生意谁来打理?家里人连珠炮的责问,犹如给满腔热血的曹炳武泼了一盆冰凉刺骨的冷水,使他难以释怀,家里人不是不支持,而事实就是这样,那么大的生意摊子是曹炳武不能刻意地回避的现实。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不服输的曹炳武又拿出当年办厂子时的那股勇气和倔劲,居然自己和自己较上劲来了。说干就干,他首先说服了跟他一起出来打拼的几个知己、几位有实力的、有广泛代表性的好兄弟把他们聚集起来,然后在再利用各自的人脉优势,四处在颍上老乡中游说。在沪的老乡们被曹炳武他们为颍上老乡们无私奉献的真情所打动,纷纷要求加入商会。

  2015年1月16日是曹炳武终身难忘的日子,上海市安徽商会颍上分会在沪隆重成立,曹炳武荣幸地被推选为颍上分会会长。每每回想商会在筹备中的艰难,曹炳武总是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向我们讲述颍上商会成立当天难以忘怀的动人情景。他说,那天为了庆祝商会成立,上海市相关领导、安徽省驻沪领导、阜阳市相关领导、上海市安徽商会领导、颍上县领导、颍上籍在沪各界精英以及各省市兄弟商会、上海市知名企业家,颍上籍在沪先进个人出席。难能可贵的是,那天还有17位将军和7个大校等重量级人物出席颍上商会成立大会,可谓隆重至极。曹炳武继续说道,颍上商会的成立标志着在沪颍上人有了自己真正的“娘家”。他说,商会的宗旨是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充分发挥商会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互补优势,让会员企业在商会的大平台上更好的发展,为上海和颍上经济发展发挥好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谈到颍上商会如何管理运作时,曹炳武先生有他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他说,管理商会就是要发挥全体商会人员的共管作用,发挥商会人员的潜能和智慧,充分调动商会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像管理企业那样把商会管理好,运作好。曹炳武感慨地说,我当这个会长压力很大,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商会工作中去,我说服了家人,为了商会健康稳定地发展,我又把钟爱的事业交给了别人在打理,他笑着说,自古以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我加入了这个组织,当了这个领头羊,我就要把商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真心实意地为在沪的颍上籍企业家搭建一个交流、分享、合作的平台,全心全意来发展好,团结好,维护好全体在沪老乡的利益,同时也感谢在沪颍上老乡对我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我深切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能把在沪家乡人拢在一起抱团发展,共同致富,共同创业,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曹炳武说,商会目前已有会员企业130多人,下一步还要继续邀请在沪颍上籍企业家加入到商会中来,来继续发展壮大我们商会的队伍,为此商会还制定了2016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到底商会能发挥何种作用?曹炳武说,颍上商会可谓人才济济,我们商会的会员单位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分布在上海的各个角落,有着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比如说,在法律援助方面,就有我们颍上的老乡,他长期在法院做法官工作几十年,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如果商会里某个老乡与别人发生纠纷或企业遇到诉讼,当事人就会找我们商会,商会就会邀请他给予帮助,这位颍上籍的法律专家也无偿地给予法律上的服务,避免了当事人少走弯路,同时规避了许多法律风险,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2015年以来,商会共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0多例,先后为20多家会员单位解决相关矛盾和纠纷,还邀请法律专家为商会会员进行普法教育。法律援助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曹炳武说,以后颍上老乡在上海还会遇到很多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技术、资金、就业、法援等等那我们商会肯定还会义不容辞地出面帮助解决,这是我们商会成立的初衷和责任。不仅如此,他说,上海颍上商会还涌现出像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周家玲,上海市见义勇为英雄称号、上海市先进个人,阜阳好人的李宝等颍淮儿女优秀农民工杰出代表,他们的感人事迹在上海家喻户晓,广为传颂,他们是我们商会的骄傲也是阜阳、颍上人民的骄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情系家乡 不忘初心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身在大上海几十年的曹炳武一刻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常说我是喝着颍淮水长大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是家乡人民养育了我,是党的好政策把我引上了致富路,家乡父老的恩情我怎能忘怀。2015年2月10日,在春节来临之际,在商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曹炳武精心组织下,30多人的爱心捐助团奔赴家乡颍上开展送温暖活动,分别为8家养老院和50多个特困家庭送去了温暖,接着,曹炳武率领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赶赴阜阳向4家特困户和30多户孤寡老人送去了商会的浓浓爱心,累计捐资捐物近20万元。为解决家乡人民在大医院看病难,2015年5月27日曹炳武的爱心团队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精心策划,和上海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达成共识,组成30多人的医疗专家团队赶赴颍上为家乡进行巡回义诊,为父老乡亲解除了病痛的折磨。曹炳武说,我们商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所有颍上籍的企业家们就达成了一个共识,也是我们商会每年的例行计划,就是发动更多的颍上籍企业家为家乡公益慈善做贡献。2015年8月18日曹炳武和他的同事们在得知家乡部分家庭莘莘学子们因家庭困难而即将面临辍学的困境时,商会第一时间积极动员颍上籍企业家们积极进行帮扶,开展大手拉小手全程帮扶活动,一对一地开展帮困帮扶,不仅为他们负责他们大学全程学杂费,而且利用商会的平台为他们实现就业创造机会。2016年4月在曹炳武的积极努力下,上海华山医院相关专家再次来到颍上为困难群众看病,同时为帮助困难家庭,商会还为他们积极捐款达4万多元。今年8月份,曹炳武得知两名大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时,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元资助他们并承诺直至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在颍上县润河镇陈庄有这样一户家庭,一家5口人,就有3个人患有精神疾病,家徒四壁,经济拮据,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有一个妇女在维系着整个家庭。曹炳武听到后感到十分震惊,立即组织带领商会相关人员赶到这个贫困家庭家里,曹炳武现场捐款5000元,其他商会领导也纷纷慷慨解囊,共计为他们捐款20000元,为这个贫困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回到家乡得知颍上县曹沟村有三户家庭较为贫困,曹炳武及商会几个领导人纷纷来到这位贫困户家看望,每人当场就捐了6000元,为这位农户解决了眼前的困境。

  2016年10月23日由阜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和颍上县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共同承办的主题为“共托明天的太阳”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曹炳武一次性地为该活动奉献爱心款达十万元,他在致辞中满怀深情地表达了他对家乡贫困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对家乡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激和崇敬。

  尊重老人,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曹炳武的带领下上海颍上商会分别为颍上的八里河、润河、耿棚、十八里铺、谢桥、夏桥、黄坝、芦口、王岗九个乡镇敬老院进行实地走访和慰问,为9个敬老院累计捐资捐物达到30多万元。上海颍上商会这种情系家乡,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一组组数据,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对曹炳武及他的团队萧然起敬。曹炳武说,像这样的公益慈善活动,今后我们要号召和发动更多的颍上籍在沪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参与到我们对家乡的捐赠活动中来。曹炳武这位从淮河平原走出来的企业家用他的真诚、责任、奉献、担当、爱心谱写了一曲当代民营企业家最美的赞歌。

  蓝图绘就 继续前进

  “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富”,曹炳武常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影响着他人。他说,颍上是我们的家乡,我们家乡父老还有不少困难户没有完全脱贫,作为在外发展的所有颍上人一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反哺家乡。他说,商会是联络着政府、企业、社会的重要桥梁,为政府分忧,为企业排难,为社会服务,为家乡建设出力是商会义不容辞的义务,共同的情节和文化认同感是商会形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致富不忘家乡,回报养育之恩,积极推介家乡,配合家乡经济发展,促进沪颍两地增进沟通,积极配合家乡招商引资,多渠道,广范围,深层次地开展各项推介颍上活动,当好家乡发展的联络员,为服务家乡贡献力量,充分利用商会的影响力和会员单位的各种资源优势,做好对家乡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在沪企业家回到家乡考察。例如,商会的名誉会长陈金敏先生在听取了颍上县委书记熊德超在座谈会上关于家乡发展情况的介绍,了解了家乡的发展需求和相关招商引资政策后立即着手安排公司人员赶赴颍上考察,把他数百亿资金规模的上海林洋电子有限公司推介给家乡。在商会的积极推动下与阜阳市政府签订了光伏发电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曹炳武说,建成后的光伏产业将会陆续为阜阳市四县三区带来逾60多亿人民币的投资,为家乡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曹炳武继续说道,商会还将在家乡的其他项目进行对接和投资,如:科技农业项目、宾馆、学校、医院、旅游等项目将继续和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积极推进各个项目落地生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随着国家一带一路changy格局的形成,一个更大的创业蓝图在曹炳武心中绘就,他将通过国家倡议资源的有效对接,他将带领他的商业帝国,带着他宏大的梦想,乘着中国梦的东风一路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我们相信他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一定会创造出他人生中新的、更大的辉煌!

  

《著名企业家创业故事_企业家们成功创业的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著名企业家创业故事_企业家们成功创业的案例】相关文章:

福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小微企业招大学生可获补贴(合集四篇)11-23

2023年福建经济师考试合格标准每科84分【精选】11-23

2024福建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热】11-22

福建9市学生寒假放假时间2024年精选三篇11-22

2024年福建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条件是什么【荐】11-21

福建2024年中级会计职称什么时候报名?【精选】11-21

2024年3月福建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时间2024年1月开始【荐】11-21

关于福建厦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合格证领取通知【四篇】11-21

2023福建十大最好的大专11-18

关于福建中考2023届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二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