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手机站

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通用8篇)

时间:2023-09-14 22:38:02 北京 投诉建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马琳1980年2月18日出生在沈阳沈河区,父亲马辉在玻璃仪器厂上班,母亲夏静茹在纺织厂食堂工作。马琳6岁那年,沈河区业余体校杨沈立教练来到学校挑乒乓球苗子。在一帮小孩子中,虎头虎脑的马琳最结实,一双眼睛最亮最打眼,杨教练一眼就相中了他。

训练一段时间后,马琳进步很快,为了提高儿子的球技,夏静茹夫妇每月花50元钱,从沈阳市体校找了一个陪练。那时,马辉一家住在平房里,他每月的工资不到40元,夏静茹的工资也才36.5元,光给儿子找陪练就花去了50元,一家的生活开支怎么办?马辉每天下班后就去火车站扛货,用自己的苦和累支撑起这个家,把儿子的前途艰难托起!

那个初冬的晚上,小马琳训练完后来到了火车站,灯火通明的货场里冷风嗖嗖,父亲穿着背心和一帮工人汗流浃背地把一包包沉重的货物从火车上卸下来。父亲头上包着毛巾,肩上的货物压得他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小马琳一动不动地站在黑暗里看着父亲,泪水流满了他的小脸。

父子俩踏着尚未消融的积雪往回走,小马琳始终把父亲的手拽得紧紧的:爸爸,我以后要当世界冠军,那样你就不用扛货物了???这一年,马琳才9岁。

贫寒的家境让小马琳有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出众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使马琳渐渐在一帮孩子中脱颖而出。一次,体校举行队内比赛,夏静茹夫妇前去观看,马琳第三局在19∶15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连追4分打成平局,马琳急得哭了起来,边打边哭,最终败下阵来。比赛结束后,马辉狠狠地把儿子批评了一顿;“孩子,你要知道,作为一个运动员,你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父亲的话像烙印一样深刻在马琳心里。

1990年,10岁的马琳进入省体校,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1994年,在河北正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当时的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一纸调令,将马琳招入了国家队。

【篇二】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名声大震》第二季节目现场,几十台摄像机以及上百万双眼睛都正看着一名身材婀娜的姑娘,这并不是她首次站在人们的目光里。

早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一位笑起来脸上有两个小酒窝,长得极为漂亮的小姑娘,和她的搭档李娜站在女子十米跳台双人的金牌领奖台上,她就是年仅16岁的天津姑娘桑雪。随后,她和她的队友又夺得了十米跳台团体冠军。引得美联社惊呼“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中垄断了跳水比赛”。

其实早在这之前,桑雪就已经是多项跳水冠军的获得者。从1998年3月进入国家队。到2001年短短四年间,桑雪完成了运动生涯的大满贯——在跳台上与队友合作,她相继夺取了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金牌。各种运动会中加起来获得的金牌数一共有15块之多。

面对接踵而来的金牌“大满贯”。人们都在赞誉她是跳水天才。但是只有桑雪自己和她的教练们知道,这个身体单薄的小姑娘,能走到今天。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1984年12月7日,桑雪身为旱产儿降落在这个美丽的人世间。因为早产,她体质特别差,隔三差五地发烧。为了能让女儿锻炼出一个好的体格,于是在她五岁那一年,父母将她送进了市少年宫练体操。在13岁那年,她又进入了市业余跳水队。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走上了艰辛的跳水之路。

职业运动生涯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没完没了的发烧,先天体质弱的桑雪要想走向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伤病,这也让桑雪起步就落后队友。超强训练量对别的运动员来说只需要用毅力去克服,而对桑雪而言,单有毅力远远不够。她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

【篇三】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从训练池里游上来,女孩子习惯性地捋去脸上的水珠儿,再向后捋捋湿漉漉的头发。然后,便久久地站立在那里,无比专注地凝视着陪伴了她多年的那汪池水。

终于,温暖而清澈的泪水奔涌而出。

她何尝舍得这里啊?从2岁第一次孤身跳下水,到9岁由体操改练跳水,她是那样喜爱这项运动。即使当她因摔伤而休克被抢救回来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还能跳水吗?曾经赌上生命的舞台,现在却要以另外一种方式默默坚守,她的心又怎会不疼痛?何况,跳水曾带给她那么多的荣誉与欢呼。

但是,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这是谁唱的?生活的状态并不只是奋勇向前,停顿、退让同样也是一种追求。

在熟悉的训练馆做最后一次跳水,算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她离开了。

离开后的她,应聘到一家咖啡馆做起了服务员,另外还兼职了一份帮人抄抄算算和打字的工作。对于她的选择,没有人能够理解,甚至,很多人向她投来鄙夷、怀疑的目光。是不是出现了什么不好的状况?或者感觉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要不就是和教练、队友出现了难以弥合的争执?否则,那么耀眼的光环不争抢着去拥抱,偏偏去做那些低薪而又辛苦的工作?但是,当她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时候,她自己知道,另一种成长正在慢慢开始。

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她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像当年练习跳水一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啃食着那些天书。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沉淀,2006年,女孩子顺利地大学毕业了。同时,通过参加歌唱比赛,她成功地与唱片公司签约,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推出了第一首单曲《伤雪》。

从冠军到大学生再到歌手,小小的身影经历了几次转身,炫目而华丽!这个女孩子就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女子10米跳台比赛双人冠军之一的桑雪。从1998年到2001年,桑雪在跳台上与队友合作,完成了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金牌大满贯。

对于自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退役,如今说起来,桑雪依旧没有丝毫的后悔。因为,在她无数次跳台跳水的过程中,她早就领悟到了这样的道理:双脚要先向下用力,才会产生跃起的弹力,向下的力度越大,鱼跃跳台腾空的瞬间就越锋芒盖眼。而人生亦是如此,理性地、暂时地退步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前进,因为,那是一种叫做蓄势待发的更为强大的力量!

【篇四】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那一幕,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使大家难以忘怀。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最后一天男子马拉松比赛中,来自肯尼亚的22岁的选手塞缪尔·卡马乌·万吉鲁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是单独领跑,最终荣获冠军,并将奥运会最佳成绩提高了近3分钟。

当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为他戴上奖牌时,肯尼亚举国欢腾,许多年轻人从家里跑到街上,高呼着万吉鲁的名字。

万吉鲁从北京回到国内,从机场到他下榻的宾馆,一路上,都是欢迎他的人群。万吉鲁陶醉在这巨大的幸福之中。

回国后,万吉鲁受到肯尼亚总统和政府官员的亲切接见。随后,各种荣誉、巨额奖金,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他用这些奖金在首都内罗华和自己的家乡各购买了一幢别墅,接着,他又购置了豪华奔驰车、游艇,雇请了女仆、管家和保镖。

各大报刊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他的事迹,他到处接受采访、做演讲,他成了肯尼亚的国家英雄。每到一处,他都享受英雄级别的欢迎。出行有飞机、小车,身边有高大威猛的保镖护驾。

为了体现自己的非凡地位,他每天回到家里,要求家人和仆人必须站成一排列队鼓掌,欢迎他回来。

1986年11月,万吉鲁出生在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尼亚霍鲁鲁市,家境非常贫穷,只有一间破草屋。他从来没有吃饱过,衣物仅够遮羞。15岁之前,从没有穿过鞋,整天光着脚丫子四处奔走觅食。

2001年,15岁的万吉鲁在肯尼亚参加一个越野长跑,获得冠军。一名日本田径教练在现场看上了这个光着脚丫子、身材纤细、肌肉健硕的孩子,觉得这孩子很有培养前途。于是,将万吉鲁带到日本练习中长跑。也就是在那一年,他才第一次穿上了鞋子。

获得北京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后,对于曾经一贫如洗的万吉鲁来说,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有的是钱了,钱给他带来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荣耀。他疯狂地挥霍金钱,吃喝玩乐,纸醉金迷。他喜欢去泡吧、去夜总会,那里有成群的美女会伴在他左右、听候他差遣、供他享乐。

2011年5月15日,万吉鲁在外面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发现妻子带着孩子出去了。百无聊赖的他转身又跑到一家夜总会去了。许多妖艳的女子顾盼生辉,向他眉目传情。醉眼迷离中,他看中了一个女人,并将这女人带回了家过夜。万吉鲁的妻子回来了,她撞见了这令她伤心的一幕。她转身冲出屋外,高声叫嚷着。

万吉鲁慌了,他想要制止妻子的喊叫。他跑到阳台,看到妻子已跑远,他不假思索地从别墅二楼6米高的阳台上跳了下去。

万吉鲁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当场死亡。

24岁的万吉鲁猝然离去的消息令肯尼亚举国震惊。肯尼亚《国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失控的名利、欲望和全民浮躁杀死了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万吉鲁。

万吉鲁之死,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篇五】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他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队,16岁获得世青赛男单冠军;他执着坚定,成熟内敛,从国家队里的一个小兵成长为今日的“中国队长”;他严于律己,不忘初心,成为一年内三度折桂的历史第一人!他就是中国乒乓球队队长——马龙!冠军是我,生而不凡。燕京啤酒,冠军故事系列专栏,与你分享冠军的荣耀。

马龙出道很早,却一直不是最耀眼的。

06年世乒赛,马龙就已经成为了中国队的团体成员。06、08年世乒赛,他是最小的小弟,看着马琳、王励勤、王皓和陈杞在场上冲锋陷阵,而自己却在慢慢等待机会。一直等到10年的世乒赛,马龙才首次在淘汰赛中上场,可惜因为经验欠缺,在决赛中他在先下两局的情况下被老将波尔连赢三局逆转。

前几年,马龙始终在马琳和王励勤的阴影下打不出耀眼成绩;王励勤马琳相继退役后,他又始终无法突破王皓这一关;王皓之后,张继科又成了拦在他身前的一座大山……对于马龙来说,大多数时间,他更像是球台旁的守望者,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可是,冬天都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嘛?14年世乒赛,马龙被评为当届MVP,八场比赛八个3-0;15年,包揽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冠军。如今,剑指里约!

【篇六】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拉开帷幕。奥运赛场上,产生了一枚又一枚金牌,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每一个冠军站在领奖台上,都引发人们无数的艳羡和感慨。然而鲜花和光环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更有一个个默默无闻坚定支持他们的父亲母亲。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他们的父母却要忍着长年无法见面的想念之苦;当他们的父母忍受病痛折磨时,却仍要瞒着孩子,不愿他们为自己担心;而当他们身处非议与指责的风口浪尖时,仍是父母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疗伤,成为他们安歇的港湾。

这就是奥运英雄的父母,他们比一般的父母付出更多,舍弃更多,唯一希望得到的,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开心地生活。本期,我们特别搜集和整理了多位奥运英雄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付出与割舍,才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努力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起跑—跨越—摔倒,伦敦碗110米栏比赛现场突然发生的一切,让刘学根夫妇有些措手不及。

“翔翔……”妻子吉粉花情不自禁唤出儿子刘翔的小名,随即,眼泪汹涌而出。而刘学根指间的香烟掉在了地上……这一天是2012年8月7日,上午10点45分,身在伦敦的刘学根夫妇正在观看儿子的比赛,但儿子却又出“状况”了。

4年前,同样是在110米栏的比赛现场,儿子因伤退赛。后面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愕、同情、口水、质疑和谩骂久久未能平息。儿子退赛后的第12小时,刘学根见到了他,他正趴在一张平板椅上做治疗,表情痛苦。刘学根走上去,拍拍他的后背,儿子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又把头深埋下去,仿佛在抽泣。没有交流,但刘学根知道,这将是他们一家人难眠的夜晚。

如今,4年过去了,刘翔竟然摔倒在比赛现场。想想上次儿子埋头哭泣的情景,刘学根突然有些害怕去面对。可这么多年,儿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刘学根觉得,于心来说,该是无愧的。

北京奥运会退赛后,有一段时间,刘翔曾对自己的运动生涯有过重新的思考,他与刘学根进行过一次长谈:“爸,我不想练了,退役算了。”少顷,他又开始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看在眼里的刘学根明白儿子承受的压力和他心里的苦闷,这让做父亲的他心里沉甸甸的。

最终,刘翔还是选择了“一条压力更大的路,他没有回头”,从来不愿挨刀的他给教练孙海平打了个电话:“师傅,我想彻底治好这个伤,我决定手术。”那一刻,刘学根看到了儿子眼神中的坚定,同时又有些心酸:“我只是个平凡的父亲,想给孩子最好的呵护,让他不受伤害。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不到。”经过伤后107天漫长等待,刘翔前往休斯敦进行手术。

“小家伙特别开心,他知道自己会完全康复,所以他刚才还抱拳谢谢所有人。”刘学根和所有前往送行的人一样,期待手术能够让儿子的伤病彻底治愈,也能够去除他心里的阴影。母亲吉粉花怕是最高兴的人,“我盼望这天已经很久了。终于可以天天和儿子在一起了……”号称和儿子穿的是母子装的吉粉花,将赴美全程陪同儿子。手术时间定得匆忙,决定让吉粉花陪同前往是一周前才决定的,“为了陪儿子,再大困难、再多的事情我都能扔下。”吉粉花的箱子里有不少东西是为儿子准备的,八角、桂皮、各种煲汤的中药材以及瓶瓶罐罐的调料……为了当好“大厨”,吉粉花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她心疼儿子,更珍惜这朝夕相处的日子。吉粉花疼爱儿子,当年,就是因为心疼,她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翔翔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作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曾是吉粉花最大的幸福。

最初,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令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不久后,刘翔背着书包,离开了训练基地。但教练孙海平不忍心看到刘翔这样一名大有前途的运动员,半途而废。

“那天雨很大,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教练给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刚一下车,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就像当年父母给刘翔取名的寓意,刘翔真的“展翅高飞”了,2002年,他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那时,刘翔和父母还住在上海真北路的弄堂里,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块儿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那场面,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老刘的确是“好福气”,刘翔之后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可外人看到的都是刘翔给刘学根夫妇带来的荣耀,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夫妇俩这些年对儿子的牵肠挂肚,还有那种荣誉里夹杂着的担忧与心疼。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质疑、讽刺、辱骂的口水曾让退赛的刘翔一度身处漩涡之中,刘学根夫妇跟着儿子,一起承受了太多。 “现在刘翔是国家的儿子,等奥运会后才能还给我。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吉粉花面对媒体曾说出这样的话,让人心疼又心酸。

4年过去了,脚伤时好时坏的刘翔“能否最终走到理想的结局,没有人知道”,这是教练孙海平的忐忑,也是刘学根夫妇的忐忑,但他们却发现,相比周围的人,儿子的决心越发坚定起来。

2009年9月20日,刘翔在上海黄金大奖赛上以13秒15的成绩夺得亚军,宣告自己的归来;2010年初的多哈室内世锦赛,脚伤的反复让刘翔和师傅始终处于无奈的状态,但他还是告诉所有人自己夺冠的决心没有丢;室内赛战绩不佳的刘翔在上海钻石联赛同样没有出色的表现,13秒40的成绩第一次不敌队友史冬鹏。然而,在随后的广州亚运会上,当人们以为刘翔雄风不再时,他又以13秒09夺冠。为了能够回到巅峰,很多人难以想象刘翔的付出。他在2011年室内赛季结束后,又选择了更改起跑方式,从八步改为七步上栏。“这是一次赌博,但是刘翔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丝机会。”

在刘翔摔倒在伦敦奥运赛场之后,吉粉花做客国内某网站访谈时,说:“他已经努力了,希望大家都要原谅他。”这是一个母亲的偏袒吗?不,它应该是藏在一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心里话”,她要的不是冠军,而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儿子。

8年,坚守善意的谎言

“人生的路线图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都要靠自己去走完!”吴敏霞在微博个人介绍中写下这样一行文字,为梦想她坚持了又一个4年。但她怎么会知道,为了她的梦想,父母竟将“善意的谎言”坚持了8年。用父亲吴珏明的话说: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毕竟,孩子也不容易。

从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开始,吴敏霞已经连续3次入选奥运跳水队阵容,这是这个家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但吴珏明夫妇一想到女儿一个人扛着那么多事情,心里总会不自觉地疼。“妹妹懂事,电话里总是只讲好的,有时明明碰到困难,也会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世上哪个做父母的不担心孩子?但她既然不说,我们也不问,只是嘱咐几句,尤其要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妹妹”是全家人对吴敏霞的昵称。

父母都非常爱这个懂事的孩子。这些年,虽然吴敏霞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可父母还是把家中唯一一间朝南的卧房留给了她。舒服的公主床、宽敞的大衣柜,还有飘窗外一览无余的好风景,每天都在苦等主人回家。卧室里,除了一张放大的肖像照片,其余的装饰品就是吴敏霞亲手绣制的十字绣。床头正中央,一个绣有“感恩母亲”的抱枕是吴敏霞送给妈妈的礼物。每次看到这些十字绣,妈妈就像看到了她。

在朝南的书房里,吴珏明专门请人订做了一排展示柜。隔着玻璃,满满的奖牌和奖杯承载着吴敏霞跳水生涯的荣光,每一件都是一段故事。女儿不常回来,吴珏明就时常到荣誉柜前看一看,那里记载着女儿这些年走过的路。为了能让吴敏霞全身心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吴珏明夫妇很少跟女儿说家里的事,女儿已经那么懂事,他们又怎么忍心再给她添负担。

有一次,吴珏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夫妻俩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吴敏霞几次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电话,而爸爸不是“加班”就是“工作应酬”,吴敏霞最终拨通爸爸的手机。躺在病床上的吴钰明强打精神,说自己“正在外面忙”,听父亲在电话那端平安无事,吴敏霞这才安了心。

这样的“虚惊”不止一次。吴敏霞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吴珏明也没有告诉女儿,“可孩子好像有预感一样,打来电话问我们老人好不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说‘好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不仅如此,就连8年前自己患了乳腺肿瘤,一直都在化疗的事实,母亲朱金妹也没有告诉吴敏霞,只是说自己得了乳腺增生。

当真相变成一种伤害的时候,我们便没有第二种选择。吴珏明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选择“谎言”。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吴珏明夫妇坚持了8年。吴珏明说,这些年家里人都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把手机带在身边,生怕漏掉了吴敏霞的电话。“其实妹妹电话打得不算太多,她训练忙,也怕说多了我们会担心,这些我们都明白。但只要联系,我们都开心。”

伦敦奥运会之前,吴敏霞胯骨关节的伤势有反复的迹象,每天都要接受针灸治疗,她打电话的频率更少了。吴珏明知道,女儿是怕他们担心。那段日子,吴珏明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对他而言,和金牌相比,女儿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吴敏霞意外地回了趟家,是为了参加一次会议。吴珏明只记得,女儿回家倒头就睡。几个小时后,又收拾好行李出发了。一直到送女儿出门,夫妇俩什么也没有问,嘴边有好多话都被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们怕问多了给女儿添负担。女儿走后,吴珏明打开电脑在女儿的微博上找寻蛛丝马迹,尽管知道找到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就图一个心安。 7月24日抵达伦敦后,吴珏明夫妇被赞助商带着看了不少景点,但一路上,却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女儿。有几次,走到某个景点的时候,吴珏明就想:如果女儿在身边该多好。但随即他就笑起了自己,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经明白,女儿并不完全属于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种事情,我不去想更不敢想”。伦敦时间8月6日,吴敏霞在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发挥出色,以414分的成绩摘得奥运冠军奖牌。与此同时,她也得知了父母8年来所坚守的“善意谎言”。

“谎言”背后的无奈大概只有吴珏明夫妇自己懂,但他们始终相信: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

分离,让思念和等待成为主题

分离,要么让人依依不舍,要么让思念更加浓重。对于这些长年封闭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与家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事,并且一分就很久……这是60多岁的李相民第一次出国,他要去见两年未曾谋面的女儿。他拾掇好割下不久的麦子,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乡村出发,目的地是伦敦。他的第五个女儿李雪英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举重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李相民的四女儿李雪久也曾是举重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伤病,没能参加奥运会。

“姐妹俩都一样,比赛之前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怕家里担心。她们感情好,有什么事,雪英都会跟姐姐说。” 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李雪英以超世锦赛冠军13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冠,并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姐姐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李雪英身上变成了现实,这大概就叫梦想的延续吧,这让一家人都感到欣慰。李相民已经有1年多没有见到小女儿了,只在一个月前通过一次电话。电话里,女儿告诉他:“没什么事你们就别给我打了,我有事或者想你们了,就会给你们打电话。”平时,李雪英几乎一直关机。李相民不敢给女儿打,怕影响她的训练。

李雪英知道,“父母其实也挺想给我打电话的,却一直没打,能够忍到这个份儿上,我也只有靠出好成绩来回报他们了。”7月31日,李雪英破奥运纪录,以总成绩246公斤在58公斤级女举项目上勇争桂冠,摘中国第8金!

赛后,李相民接受采访时,一谈到女儿便热泪盈眶。“我们家雪英已经快两年没有回过家了,却一直往家里寄钱。”当被问及最想跟女儿说什么时,李相民声音哽咽着说:“闺女,赶紧回家吧,爸爸不需要你寄钱,就希望能见到你。”也许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思念在心里潜藏了多久?伦敦当地时间7月31日晚,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林清峰为中国再拿下一块金牌。

今年23岁的林清峰出生在厦门一个清贫之家,父亲林志仁是搬运工,母亲叶雀则做钟点工。林清峰每次试举之前,母亲叶雀就会默默地站起来,走到客厅旁小屋的神龛前“拜拜”(闽南语,拜神),为儿子祈福。

林清峰夺冠后,几个月来都吃不好睡不好的叶雀兴奋不已,她在家里等着儿子,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为他做顿好吃的。因为每次看到儿子为了保持体重吃得很少,连“喝水都只敢用舌尖轻触”,她就特别心痛。

而林志仁除了要杀鸡宰鸭好好庆祝一番之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全家人补照一张“全家福”。林清峰练习举重这10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最长一次有6年半没有见面,以至于在第十届“全运会”比赛时,林志仁竟然没有认出上场的是自己的儿子。照一张全家福本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它却成了林志仁的心愿,不难想象,这心愿里装着多少林志仁对儿子的想念。

这些冠军们与家人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冠军的运动员生涯会结束,但亲情故事却永远不会终止,因为在父母眼中,他们不仅仅是冠军,更是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

【篇七】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在与郭晶晶、何姿先后搭档站到最高颁奖台后,奥运“四朝元老”吴敏霞在里约拿下了个人第5枚奥运金牌。过去的三届奥运会,吴敏霞三次获得该项目冠军,一次获得单人3米板冠军。她也追平体操名将邹凯,成为中国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选手。

8月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出战。

本届奥运会比赛中,吴敏霞和施廷懋配合完美,从第一轮比赛开始,她们就确立了领先的优势。5个动作她们完成地都堪称完美,最终以超出亚军30多分的明显优势顺利夺冠。

此前谈到里约奥运会时,吴敏霞说道:“我觉得我站上那块跳板,我就觉得自己很伟大了。真的,我从来从来没有想过我能跳那么多届奥运会,更没有想过我真的还有这个勇气去挑战自己。不想给自己太多包袱,面对2016年真的希望自己去享受这个过程。”

赛后,吴敏霞在接受采访时“毫不谦逊”地自称“伟大”。

“我应该挺伟大的,”吴敏霞笑着说道,“从来没想象过坚持这么久,确实挺不容易的。”吴敏霞坦言,是梦想让她坚持跳水到现在,她很享受与队友同心协力去拼搏的过程。“我们有共同的信念,我们很棒。”

自称“伟大”的吴敏霞真的是伟大的,这份伟大来源于对跳水的投入、热爱,也在于面对伤痛的坚韧顽强。

30岁,对于很多跳水运动员来说,早已过了年龄。13岁进入国家队,17年来,吴敏霞的生活轨迹几乎可以用一个手数完:每天做简单枯燥的入水动作之外,便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跳水池、食堂、宿舍。这种宛如苦行僧般的日子,单调得甚至有些枯燥,但吴敏霞很坦然:“这是工作,不投入怎么能做得好呢?”

里约奥运会前,中国跳水队举行了一次演讲,吴敏霞作为队中老大姐第一个发言。她的话很朴实:“像我这个年龄的中国跳水运动员,之前还没有站上过奥运舞台,所以,我还是想挑战一下自我。”跟年轻队员交流时,她讲了一段心路历程:“其实2008年以后,我已经觉得自己不行了,因为那时伤病特别多,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能达到一定水平。遇到特别疲劳时,我也想到过放弃,但是想想,这么多年都顶过来了,如果退役的话,就是浪费自己这么多年拼下来的成果。”

2012年,在国际泳联年度最佳运动员评选中,吴敏霞凭借在伦敦奥运会上包揽女子单、双人3米板冠军,连续第二年获得“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荣誉。吴敏霞说:“跳水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最重要的是喜欢,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在遇到困难遇到伤病时,才会去坚持,这就是对跳水的热爱。”

6岁开始,吴敏霞与跳水结缘。当时每周训练两次,风雨无阻。那一年,她进入市第二跳水学校,四年后入选上海市队,13岁入选国家队。此后,吴敏霞就很少回家,全身心交付跳水运动。

吴敏霞血色素刚过10克,而成年女运动员的血色素量一旦小于10.5克,就有可能发展成运动性贫血。再加上她先天性胯、髋关节突出,一旦训练过量胯部就收不回来,这样的情况还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但吴敏霞克服了这一切,坚强,坚持,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吴敏霞回忆:“1998年,我刚进国家队,全国最优秀的选手都集中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如果选手没有潜力,就只能打道回府。”既然来了,就没有想过要回去。这个上海姑娘,用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留了下来。早年养成的吃苦耐劳,培养了她的毅力,也让她看淡了受苦和伤痛,荣誉和失败。

因为热爱,才会沉得住气、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

跳水队员每天在水上、陆上的训练课中至少要翻300多次跟头。曾经有人给吴敏霞算过,17年,几十万次的跳跃、入水,才造就中国跳水队的“四朝元老”。

里约奥运会吴敏霞只出战女子双人三米板。已然身经百战的吴敏霞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2004年和2008年,吴敏霞的搭档是郭晶晶,2012年伦敦奥运会,拍档换成何姿。如今,她的身边是“90后”施廷懋。

在跳水队科研保障总负责人张忠秋眼中,这对搭档分明就是“两代人”:施廷懋今年24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初生牛犊不怕虎,体能状态好、几乎没有太大的伤病。而吴敏霞,30岁,第四届参加奥运会,17年的跳水生涯,在她肩、腰、膝盖等各处留下无数的劳损伤。

双人比赛讲究的是力量、难度、动作同步,对“两代人”是个考验。施廷懋起跳力量大,动作飘逸,对吴敏霞却是新的挑战。伦敦到里约只不过4年,身体机能的退步却显而易见。每一次训练后,吴敏霞都要花费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每天晚上她都需要用两个多小时进行治疗,以投入到第二天的正常训练。

张忠秋说,除非有伤病没法动,吴敏霞每周6天的训练,从不偷懒。追不上搭档步伐时,她甚至加练,就如17年来的每一次训练。

不久前的南宁全国冠军赛,吴敏霞在微博上晒出令人触目惊心的腿伤。“现在每天都是和伤病作斗争。如果有一天没有伤病,我自己都会觉得很奇怪。有时候觉得,伤病就像朋友一样。”说到备战里约奥运会最大的“敌人”,30岁的吴敏霞直言不讳,笑称是——伤病。

备战里约奥运会时,吴敏霞坦言:“希望这段时间减少伤病,身体好一些,顶过来,最终站上里约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最终,吴敏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站上了里约奥运最高领奖台,同时也将自己运动生涯的绝唱留在了为她奉献了3枚奥运金牌的双人跳板项目上。

运动生涯结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启。对于退役后的生活,吴敏霞有自己的打算。

【篇八】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

2008年8月8日20:00整,29个焰火脚印一路行来,将奥林匹克引进了东方古都——北京。自此,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帷幕,说起奥运会,我们就会想起那一个个奥运冠军。可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辉鲜明的外表,有谁会想到他们曾经付出的艰辛和血汗呢?《奥运冠军的故事》这本书就是向我们讲述冠军们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他们让我明白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层含义。我敬佩的乒乓球冠军——王楠姐姐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王楠姐姐从小喜爱打乒乓,每天放学后就自己练习乒乓球。她十五岁就因为精湛的球技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勤学精神被输送进国家乒乓球队了。而我们呢?一个个娇生惯养,有时作业稍微多了一些就怨天尤人,写字写得多了手酸得厉害我还让妈妈给我按摩,我还说:“妈妈,我太累了!你帮我削铅笔吧!”和王楠姐姐比起来,我羞愧得无地自容。王楠姐姐从小离开爸爸妈妈,不仅每天要进行艰苦地训练还要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多么不容易啊!有一次,王楠姐姐在训练中擦伤了手指,鲜血顺着球拍流到了地上,教练让她休息一下,她却摇头,咬紧牙关一直到训练结束。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古人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的谁能战胜自己谁就是真正的成功者。

王楠姐姐不仅是个顽强的运动员,更是一个好女儿。她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会安慰妈妈了。妈妈来看她,见到她又瘦了一圈,心痛地说:“咱不练了,咱回家……”可王楠却说:“不,再累我也要练。妈妈你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就是这样的拼搏精神,让她成为了世界冠军。

看了这一个一个世界冠军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晚上,我凝视远方,心里想:“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总是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了,而且不愿再去试一下;有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这些成绩放在奥运金牌前实在太渺小太不值得骄傲了。我一定要把这些冠军作为我学习的榜样,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和他们比一比,那么还有什么翻越不过去的大山呢?”

《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通用8篇)】相关文章:

主题教育调研方案北京范文五篇11-30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汇编三篇】11-23

北京高考一分一段11-23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范文(精选3篇)11-23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精选二篇11-23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三篇11-23

北京节后将办多场招聘会附表精选五篇11-22

北京市的中考语文试题特点解析锦集三篇11-22

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类校考报名及考试时间【5篇】11-22

北京卷语文作文题目名师解析(通用8篇)11-22